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8版:人文·文娱新闻
3  4  
PDF 版
· 杭州观众为何只认《天鹅湖》
· 王小帅
《左右》关机仍留悬念
· 爱 戴下一个目标是演戏
· 附:全剧版《天鹅湖》历年演出
· 黑龙
硬朗朗的东北歌手
· 女性广播
男人也爱听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12年飞来17只天鹅
杭州观众为何只认《天鹅湖》
  本报讯 来自俄罗斯的“天鹅”又一次在杭州的舞台上转起他优美的圈子。昨晚,“新湖·香格里拉之夜”俄罗斯皇家芭蕾《天鹅湖》再次让杭州剧院爆棚。自2006年至今,这已经是第5只“天鹅”飞临杭州。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十二年来,不包括汇演,杭州观众共观赏了全版的《天鹅湖》17出。这并不是美丽的杭州特别有吸引力,而是杭州观众具有强烈的“天鹅情节”。

  昨晚,杭州观众对来自俄罗斯的“天鹅”同样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热情。当四小天鹅出场时,学舞的孩子们睁大了好奇的双眼;黑天鹅的连续挥鞭转开始了,像往常一样,记者听到了观众们席上传来的小声数数声:“一圈、两圈、三圈……”。当32个华彩的旋转完毕,掌声淹没了整个剧场。

  “杭州的观众还是只认《天鹅湖》。”这是省内几家演出公司在经过多年芭蕾舞演出运做之后得出的一致结论。据几位负责人介绍,这些年他们试图引进新的剧目,如《胡桃夹子》、《睡美人》、《巴黎圣母院》等,但票房根本无法和《天鹅湖》媲美。最典型的例子是俄罗斯圣彼得堡国家芭蕾舞团的冰上芭蕾版《睡美人》、《天鹅湖》和《胡桃夹子》,2001年和2006年两次在杭上演,同为柴科夫斯基的三大经典,《天鹅湖》的票房竟然超过其他两台的总和。“当然看《天鹅湖》的人还是最多的,”该负责人说,“并且在古典版本和各种新版、杂技版《天鹅湖》之间,观众还是更愿意看原汁原味的经典版本。”

  票房摆在眼前是无争的事实,可以窥见杭州观众这根深蒂固的“天鹅情结”。从2000年开始,《天鹅湖》以每年平均2-3次的频率在杭城上演,这还不算各种芭蕾舞精品汇演的场次。2006年仅杭州大剧院就上演了3场。而其他国际上公认和《天鹅湖》分庭抗礼的经典名剧,像《胡桃夹子》和《睡美人》的全剧版本,从96年开始至今只分别上演了4次,其中还有两次和《天鹅湖》“撞车”。三大经典同时公演,要看全三场对囊中羞涩的老百姓来说实在是勉为其难,因此多数人选择《天鹅湖》而使其票房占有压倒性优势也是情理之中。《唐吉·诃德》也有类似境遇,唯一一次全剧版和杭城照面是在2003年和《天鹅湖》“捆绑销售”。而《吉赛尔》这样的名剧只能在各种精选汇演中“露一个小脸”。

  虽然《天鹅湖》在票房上显得很霸气,但记者调查发现,其实在观众中,还是存在着多元观赏芭蕾的需求。在杭州,越来越密集的芭蕾演出培养起了一批“发烧友”。2006年杭州大剧院的芭蕾演出空前繁荣,3场《天鹅湖》之余还有11部经典名作和新作。据大剧院负责人介绍,剧院的会员俱乐部中颇有一些资深的欣赏者,他们不仅挑剧目,还懂得挑演出团体。不少人为了看演出特地从宁波等地赶来。他们愿意自己掏钱买票,更对甚少上演的新剧有浓厚的兴趣。像《斯巴达克斯》这样的作品就很受欢迎,而该剧在七艺节期间也叫座叫好。在本次皇家芭蕾舞团演出售票期间,有来自浙江大学的学生打进热线求购门票,他们也表示希望看到多一些经典剧目,而对于像《花样年华》这样的新作,“很有兴趣,但是看《天鹅湖》愿意花500,新剧就不能那么贵了!”     本报见习记者 郑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文娱新闻 B0008 杭州观众为何只认《天鹅湖》 2007-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