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13版:竞技·前线
3  4  
PDF 版
· 王汝南笑谈“解甲归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1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半世功名皆淡然 一生低调唯棋高
王汝南笑谈“解甲归棋”
  “在一天位,就站好一天岗。”在西子湖畔的一座茶楼里,中国棋院院长王汝南依旧笑得那么亲切、和霭。

  日前,王汝南宣布自己即将“解甲归棋”,可他的担子却没放下。13日,第十二届NEC围棋快棋赛决赛即将在杭州进行,王汝南又一次不辞辛苦地亲临督战了。

  ■见证围棋大发展

  “我最自豪的是见证了新中国围棋的发展。”虽说是谈功成身退的事,可王汝南的话题却是从他学棋的时代说起。

  “在我学棋的那个时代,条件非常的差,过程可说是艰辛的,甚至找不到可以学习的高手棋谱,每次看到报上偶尔有那么一张棋谱,就当宝贝似的给剪下来,贴成本。”回首往昔,王汝南感慨颇多,“这一晃那么多年过去了,现在孩子学棋的条件多好啊,围棋真的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3年6月12日,王汝南从陈祖德手中接过中国棋院院长的大旗,当时他已经57岁。应该说,那段日子正是中国围棋最困难的时候,可就这三年时间,中国围棋又一次腾飞。对此,王汝南不认为是他这位领军人物的功劳,再三自谦为“福星”。说起这三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王汝南最看重的,“当然是常昊的应氏杯冠军和去年春兰杯包揽四强。之前,中国棋手没能在中国人自己办的大赛中夺冠,我和我们的棋手都说不过去。这两个胜利,是为我退休创造的最好条件。”

  ■为人低调话退休

  “作为棋手,我最困难的时候也是文革期间。”王汝南继续忆苦思甜,“我们在国家队还好,棋队解散后能集体分配到工厂,其他一些地方队的棋手就苦了,单独分配人家还嫌你手无缚鸡之力,要和其他项目的运动员搭配着才有去处。”

  说到这儿,王汝南话锋一转:“就从那时开始,我就坚持中庸之道。因为经历了那么多,明白了绝对的东西往往没有很好的结果。”由此话题,王汝南又转到了现在:“多年来,我就倡导棋手的风格应该是多样化的,还有就是从不认为一名棋手有什么了不起,这也是中庸之道。”说到这,王汝南嘿嘿一笑:“其实我一直把我的这些想法向马晓春他们灌输,可时代不同了,大家观念也不同了。”

  前两天,王汝南就说等正式退休后会以一种更轻松的心态来生活,但昨天他的话里多了几分棋手本能的好胜心。他说:“我已经和刘小光、华学明几位说过了,退休后也经常去国家队训练室呆着,练练感觉,看还能不能再下比赛。我想,要是和男孩子们下不过,我就和女队的棋手下,要是还下不过,那只好和业余棋手练了。”

  对NEC快棋赛的两个棋手,王汝南认为是好胜负。本来他是看好小将周睿羊的,“可是他最近状态有点问题,联赛成绩不好,其他几场比赛也都输了。”王汝南对此了如指掌。

  采访时间转眼过去,王汝南起身告别时一再地说:“这几年来要谢谢你们媒体的关注。”上了车,他突然又把车窗放下对记者说:“我还记得我们有过下一盘棋的约定,等我退下来有时间了,一定要补上。”

  本报记者 卢俊和

  本版摄影 周广利 杨晓轩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竞技·前线 C0013 王汝南笑谈“解甲归棋” 2007-1-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