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15版:竞技·前线
3  4  
PDF 版
· 众人拾柴 火箭升
· 韦伯可能离开76人
· NBA战报
· 万马迎来关键一战
广厦主场练兵为主
· 赛恩斯继续领跑
· CUBA教头叫板CBA
· 乒超“排外”的利弊
· 李宁牵手阿根廷篮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乒超“排外”的利弊
  乒羽中心正在酝酿的新赛季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改革中,要求杜绝外援打短工的现象,并建议整个赛季全部18场比赛里外援都必须到场,一名球员不能在两家俱乐部注册。理由是现行的乒超联赛中,不少外援还在其他国外联赛中效力,“人在曹营心在汉”,导致了外援出工不出力或不到岗情况发生,而且个别打短工的外援打一场球就能拿走七八千美元,会导致国内选手的不满。

  这一政策如果出台,很可能关上外援进入中国的大门,因为中国的乒超联赛只有3个月,对于一名高水平选手来说,一个赛季不可能只打3个月,他们必须寻求在其他联赛打球的机会。

  众所周知,外援是中国乒超联赛的一大亮点,去年吸引了14名外援加盟,其中绝大多数是世界排名前20位的高手。波尔、萨姆索诺夫、柳承敏等一些中国观众只能在电视上见到的选手,现在可以近距离地出现在国人面前,为乒超联赛赚足了眼球。

  国内一些俱乐部人士质疑,这种限制外援的做法让本就靠外援艰难生存的中小俱乐部雪上加霜,少了这些“星味十足”的外援,乒超的市场经营也将受到威胁。

  不过,立志2008年奥运会全力夺金的乒羽中心也有难言苦衷。老实说,国乒完备的情报收集体系已让自己对国外选手了如指掌,而外援加盟乒超联赛后,与中国选手朝夕相处,很容易刺探到真实军情。为夺金大计,“排外”不得不为。

  我们宁愿相信,这一次的“排外”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才能真正推动中国乒乓球运动不断进步。

  新华社记者 朱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竞技·前线 C0015 乒超“排外”的利弊 2007-1-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