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华在2003年曾名列基金经理业绩第一。但之后重仓股的深幅调整,使他的投资理念受到强烈质疑。当肖华去职之后,其长期持有的汽车股、航空股价格却创历史新高。“市场偏离理性的时期,总是比人能接受的时期来得长。”
多少风流人物,总被雨打风吹去。当2006年12月30日,博时价值增长基金发布更换基金经理公告,宣布肖华离职时,这则消息一度被淹没在牛市涨跌的喧闹声中。
博时基金公司管理单只基金年限最长的基金经理肖华,正式从博时基金管理公司离职。同时,打上他深刻个人烙印的博时价值增长基金和博时价值增长贰号基金,也随之“换将”。原博时7号基金经理杨锐接手两基金的基金管理工作。
根据博时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告,肖华先生是因个人原因不再担任上述基金经理的。肖华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离开博时后,将转而从事私募基金的管理工作,目前正在筹划个人发起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据悉,肖华未来发起的私募基金将引入他自己的投资,并将继续贯彻他的投资理念,坚持深入研究公司,长期持有。而他也表示现在依然看好汽车、航空、消费品、房地产等行业在未来的长远发展前景。
肖华的离去同时也标志着博时基金一段历史的结束。作为博时首只开放式基金博时价值增长的基金经理。肖华因在2003年对于汽车股、上港集箱、伊利股份等股票的重点投资,而名列同业基金业绩第一,名噪一时。
但伴随着其后汽车行业的周期性衰退,以及伊利股份的高管风波,汽车股和伊利的股价一度陷入深幅调整。肖华的投资理念和他对汽车股、航空股和伊利股份的长期重仓持有,也受到强烈质疑。尽管肖华坚称看好上述行业的长期发展空间和价值,博时公司也多次重申对肖的信任,但业内还是几度传言肖华离职。
有意思的是,当肖华去职之后,其长期持有的汽车股、航空股价却在2007年1月超过历史新高。长安汽车更是在两周内涨幅达到45%。这似乎印证了凯恩斯的名言,“市场偏离理性的时期,总是比人能接受的时期来的长。”
肖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付出和回报的角度讲,和公募相比,私募机制更合理。目前国内公募基金公司存在股权激励机制缺失的先天不足。
“基金业其实不缺资本,很多基金公司的资本金都用不完。”作为依靠智力赚钱的行业,国外基金公司大多采用合伙制,依靠私人信誉经营和维护,相比之下,国内基金业开放程度还不够,在注册资本金、获得经营牌照以及管理层持股等方面都面临诸多障碍。
实际上,不少基金经理对此都感同身受:在国内基金净值排名的压力下,公募基金经理要承担巨大的压力,若他们的业绩出色,自然会获得各方赞誉,一旦业绩下滑,各方责难纷至沓来。因此,基金业人士认为,目前国内基金经理的生存环境并不算太好。他们顶多算是个“打工仔”,业绩排名直接影响个人收益,基金投资出现短期化不足为奇。
肖华认为,随着国民财富的增长,理财市场正不断壮大。做私募,对他而言,“值得试一试”。他也坦言,和做公募相比,由于缺乏基金公司的品牌以及销售支持,在客户拓展方面会较为困难。
而继任博时价值增长基金经理的杨锐表示,他接手后对于肖华留下的组合采取了“有继承有发展”的方法,而不是外界推测的把所有历史仓位一刀“剁掉”。比如对于汽车股和航空股他基本上采取了“继承”策略。因为从行业周期看、以及结合卖方分析师和个人判断,今年初上述行业处于持续表现的阶段。这使得价值增长系列基金抓住了开年两周的汽车股和航空股行情,斩获颇丰。
此外,他还在投资组合上做了适当的行业均衡,加仓了他看好的一些中型银行、证券等股票。
肖华,一个身上有着时代印记的人物离开公募,转投私募,背后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因素。
而对于博时基金而言,如何看待肖华的离职?博时基金副总裁李全认为,首先,博时的人员流动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其次,作为开放型公司,博时会充分尊重每个员工对个人发展的自主选择。 据上海证券报、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