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张进丽
去菜场买菜,去商场购物,大大小小总能拎回不少塑料袋。也许很多人都习以为常。殊不知塑料袋,曾有人称它为“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之一”。最近,家住杭州文一西路“阳光地带花园”的市民郑立地就对这个塑料袋较了真。
经过一周的实际体验和计算,郑大爷发现仅仅一周时间,一家人就耗费了塑料袋69只。
郑大爷是浙江临海市永丰镇一名退休干部,因为大爷的三个孩子在杭城工作定居,所以退休后的大半时间,大爷是在杭州度过的。
在杭的这些日子里,每天早上,大爷到附近菜场买菜,摊主总是客气地把买好的各种蔬菜、水产品及禽蛋等装进塑料袋,小袋套中袋,中袋套大袋,于是返回时双手总是拎着多个塑料袋。
郑大爷告诉记者,每次在买菜过程中自己总是习惯地观察周围,发现大多数买菜的退休老同志,同样是拎着大袋小袋。去年,郑大爷和老伴去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旅游。每到一个地方,第二天早上,大爷也总是光顾菜场,结果也与杭州一样,买菜者均是提着袋子,难以见到菜篮子。
于是在最近一周,郑大爷决定做一个数据统计。每天他把买菜拎回来的塑料袋称了重量:第一天大小塑料袋10只计75克,第二天12只计80克……7天下来,合计有69只塑料袋,共重400克。如果按照杭城几百万人口计算呢,这个数字惊人啊!
“以前大家都是提着菜篮子到市场买菜的,也不知何时开始,这个菜篮子就逐渐消失了。”郑大爷说,自己还是怀念以前的菜篮子,能重复利用又不会污染环境,多好呀。
如今郑大爷在杭州出外买东西,塑料袋总是能重复利用的尽量重复使用,能不用的尽量少用。回到永丰镇老家,买菜则用上了菜篮子。在这里,我们也想向杭州所有市民发出呼吁,希望大家都能向郑大爷学习,少用一只塑料袋,为环保献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