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设计人员在用自己的智慧打造一架新飞机的话,那么最初驾驶着那些刚刚从实验台上出来的新飞机上天翱翔的试飞员,则在用着自己的技术和生命,完成着工作。
歼-10,作为我国自行设计的全新战斗机,试飞工作更潜藏着无数危险,而这些中国最优秀的王牌试飞员,却用他们的勇气,战胜了所有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
橡皮泥捏出操纵杆
1986年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下发文件,批准歼-10立项研制,代号为十号工程。在设计进展到一定程度后,试飞员的挑选也开始。经过在全空军范围内反复筛选,24人进入试飞员考核。
第一次上课,飞行员们全都目瞪口呆。“这样的飞机从来没见过!”歼-10全部使用计算机操纵,这对早已习惯第一二代飞机拉杆、蹬舵的飞行员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1993年,雷强等5人脱颖而出,被确定为“首席试飞员小组”成员——这也是与国际接轨。这一年,品质模拟试验台建成,上面的模拟器操作逻辑、灯光照明和座舱内所有设备都跟真飞机完全一样,试飞员还可以演练不同气象条件、不同特情的飞行状态。
在歼-10的设计中,中国首次采用现代飞机设计理念,把人和系统放到一起进行研究,试飞员成为飞机研制的重要参与者,以达到人机一体。因为设计人员没有空中感觉,只能依靠飞行员反馈信息,反复改动,不断完善。“以前都是飞行员适应飞机,现在设计理念变了,设计更人性化,飞行员一进座舱,没有不舒服的地方。”试飞员雷强说。
后来有这样一个统计,仅就新型战机的座舱、起落架等方面改进,试飞员们就提出近千条建议。不仅如此,他们还直接参与设计,飞机的手柄、油门杆等,都是他们用橡皮泥一点一点捏出模型来。
首飞时心跳150
1997年11月,歼-10第一架样机,终于停在起跑线上。雷强被确定为首飞飞行员。
1998年3月23日,歼-10战斗机01样机首飞。
成都军区的一个机场上,人头攒动。停机坪上,一架黄色涂装、具有鸭式结构布局的新型战机悄然站立——它就是歼-10 。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一二代战机属于静安定飞机,第三代战机属于静不安定飞机。“通俗地讲,静安定,好比一颗钢珠放进碗里,不管怎么滚动,它最后都能找到一个稳定的支撑点;静不安定,则好比把一颗钢珠放到另一颗钢珠上,理论上讲应该有一个点能放得住,实际上总要掉下来。”成飞公司副总工程师苗文中解释。
国外首飞三代飞机,一般都采用加配重的办法,使其变成传统的静安定飞机,待试飞员完全熟练后再改回来。开始,设计人员也想采用国际惯例,但这样一来,周期至少延长半年。
总设计师征求雷强的意见,雷强说:“我们不能跟在人家后头,也等不起。”他天天泡在飞行模拟器上演练,而不仅仅是胆子大。
试飞那天,雷强身穿特制的橘红色飞行服,走向战机。他像喝了酒,满脸通红。陪同他的大队政委抓住他的手,一把脉,150!雷强默默地跨进机舱,一回头,发现为他送行的试飞局局长脸上挂满泪水。
点火、滑出、加速、拉杆,飞机跃出地平线,刺向蓝天。
战机绕着机场飞了三圈后,雷强发现油料还有剩余,就请示再飞一圈。20分钟后,新型战机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平稳降落在跑道上,整个机场一片沸腾。“这才叫真正的战斗机!”走下飞机的雷强无比兴奋。
极速飞行创纪录
“低空大表速”试飞,目的是考验飞机结构强度的可靠性和颤振特性。低空大气稠密,飞机速度越快,速压越大,一旦越过临界点就会导致飞机解体。“低空大表速”就是要飞出在飞机不解体的前提下,飞机速度所能达到的最大值。
据统计,国外试飞这个课目解体摔掉的飞机不下50架。俄罗斯第一架苏-27试飞,就发生机毁人亡惨剧。
每次李中华驾机升空,科研人员都会默默地帮他整理飞行装具,满脸悲壮地目送他登上飞机。为了探索极限值,他一点点增加速度。在此过程中,先后出现过前起落架护板发生扭曲变形、机翼前沿的铆钉因为载荷太大而被吸出等问题。“再往下飞会产生什么后果,谁心里都没有底。”
2003年12月1日,李中华向“低空大表速”极限值发出挑战。他从万米高空以向下25度角度,全加力、超音速状态向下俯冲。随着飞机加速,他感到血往上涌,身体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当速度接近极限时,“就像坠入无底的深渊,被丢在了无边的黑暗寂静世界。”
地面监控室里,当监视器显示飞机速压已接近10000公斤时,时任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院长的沙长安形容他当时头发一根根都竖了起来。
油料往发动机里倾泼,大气与机身急剧磨擦产生的刺耳噪音盖过了发动机的轰鸣。李中华咬紧牙关,到距地面不到千米时,他扫视了一下显示屏:速度完全达到并超过了飞机的设计值。他拉起杆,飞机机头瞬间扬起,重新驶入天空。
这一飞,创造了国产飞机在大气层最快飞行速度的纪录——超过了运载“神六”的火箭在大气层中1300公里/小时的速度。
“感动人物”参与试飞
德国一名著名的飞机设计专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飞机的战斗力与其机动性能成二次方关系,与航电综合水平成三次方关系,而与配备的武器系统成四次方关系。
从这句话中,也能看出武器系统对于一架战斗机的重要程度,因此带弹进行试飞,也成为飞机研制中的一个极重要的环节。
在空中进行实弹打靶试验风险性极强,经过反复挑选,空军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梁万俊将执行歼-10飞机第一枚导弹发射的试飞任务。
梁万俊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听到过,他曾在万米高空遇险,却靠空滑迫降安全落地。这样的惊人之举,让梁万俊成为中央电视台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
现在,梁万俊要驾驶着新型战机完成实弹打靶试飞了。
试飞当天,他驾驶战机来到预定空域,先进的机载雷达搜索很快就锁定了目标。判断时机后,梁万俊按下发射按钮,导弹挟着一股白烟直扑目标。随着一声巨响,目标被击中,顿时凌空爆炸,散成点点碎片。
又过了一年,一种新型空空导弹研制成功,另外一位试飞员徐勇凌负责驾驶新型战机进行靶试。
发射前,试飞员徐勇凌信心百倍。然而,事情一开始却并不顺利:导弹相继发生包括信号问题在内的一些故障,经过一番周折才解决问题可以进行空中试飞打靶。
2003年12月21日和23日,徐勇凌两次升空,导弹均发射成功。到了25日,徐勇凌再次升空,他的飞机下面还有一枚导弹,目标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架超音速靶机。只见徐勇凌发射按钮一按,导弹便喷吐着长长的火舌,直接钻进靶机尾喷管里,把靶机打得凌空爆炸。
至此,国产第三代战机歼-10的定型试飞划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