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翻开时下的图书,有少数图书的版权页上没有标明该书的印刷数量,让读者心生疑窦。昨日,几位出版业内人士揭开了其中的奥秘,除了书业竞争激烈导致印数过少而羞于标明外,还有一些出版社“模糊”图书印数,是为了向作者隐瞒真实发行量,从而达到少支付版税的目的。
一位出版界人士说,如今出版的图书多如牛毛,一本书如果能发行超过5万册,就算十分畅销了。所以很多图书的起印数很少,甚至只有一两千册,有些出版社羞于标明印数,就干脆不标了。
另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现在有少数出版社连畅销书的印数都不标明,或者标明的印数小于实际的印数,是为了向作者隐瞒实际的发行量,从而达到少支付版税的目的。据了解,现在出版界大多数是以向作者支付版税的方法向作者付稿酬,它的计算方法是按照图书定价的一定比例乘以图书销售册数。这意味着图书销量越大,作者所得越多。
随着出版业竞争日趋激烈,各出版社对作者资源的争夺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除了天价拍卖版权,有些出版社还开出越来越高的版税,将某些名作家资源“挖”到自己的出版社。如易中天、于丹的版税为14%,郑渊洁的某些作品版税达到了15%。据某出版社张社长透露,现在某些作者的版税甚至超过了20%。
如此高的版税,对出版社来说,是一项很大的成本支出。在目前这个出版业的微利时代,版税越高,出版社的风险越大,利润越薄。因此,一些业内人士和作家透露,少数出版社就用高版税把作家“挖”过去,但为了达到少支出版税的目的,这些出版社就不标明印数并向作者瞒报、少报发行量。
一位知名作家告诉记者,他听说出版自己图书的出版社有瞒报发行量的情况后,就把一个印有自己名字的、类似防伪标志的圆形图标,以一元一个的价格卖给该出版社,要求贴在图书上,以此来界定出版社的实际印量。但是,在签名售书过程中,他发现有几本书上并没有贴上这个图标,可见出版社还是向他瞒报了发行量。“这实在是对作者权益的极大损害,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这位作家对出版社不诚信的做法十分不满,但又无可奈何。
正规、诚信的出版社是不会出这样的“邪招”的,但也会间接受害,因为好的作家资源被抢走了。但是,许多出版社还是鄙视这样的行为,并抵制这种做法。“这无异于‘慢性自杀’,是一种短期行为。”一位出版社副社长说,“虽然得到了眼前利益,但愚弄作家的结果,就是被作家抛弃,最终砸了自己的牌子,再也无法吸引真正优秀的作家资源。”
本报记者 陈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