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留下的印象中,美国政府高级官员与以色列官员的关系远远密切于与巴勒斯坦官员的关系。到访巴以地区时,美国官员一般先会以方官员,再见巴方官员。
不过,似乎为了转变这种印象,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14日先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马哈茂德·阿巴斯会谈,15日再与以色列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会面。
不过,赖斯接任现职两年间第八次到访中东的结果,看似只是促使以方同意举行美以巴三方会谈。
以色列 同意三人会晤
当地时间15日下午(北京时间15日晚),包括军方电台在内,多家以色列电台广播说,赖斯和奥尔默特同意,两人将与阿巴斯举行一次三方“峰会”。
其实,媒体最初报道中使用“峰会”一词颇为不妥,因为巴方有相当于“国家元首”的阿巴斯参加,以方有身为政府首脑的奥尔默特出席,美方却不见总统,只会有赖斯出场。
另外,“峰会”将于何时举行以及在哪里举行,以方媒体没有提供细节。至于“峰会”将讨论哪些议程,报道也没有谈及。
奥尔默特的女发言人米里·埃辛稍后向媒体记者笼统解释说,三方会谈将于“近期”举行,目的是“为以色列人与巴勒斯坦人之间的双边沟通积聚势头。”
三方拟议举行“峰会”的消息传出后几个小时,巴方高层没有正式作出回应。阿巴斯的一名政治顾问说,巴方“始终欢迎美国人参加所有巴以会谈”,只是阿巴斯还没有获得与拟议举行三方会谈相关的通报。
上一次美方召集巴以领导人举行“峰会”,是在3年多以前,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亲临,由约旦提供场地。
赖斯和奥尔默特这次在耶路撒冷见面前一天,即14日,赖斯与阿巴斯在巴方民族权力机构总部所在地拉姆安拉见面。赖斯表态,美国政府将作出更大努力,以便推进实现巴勒斯坦建国目标。
而在耶路撒冷,15日当天,以方对这名美国外交政策首席执行官到访作出的姿态,是由《国土报》放风说,以色列政府制定了规划,准备在约旦河西岸规模最大的犹太人定居点马阿勒阿杜明增建44套住宅。
一名路透社记者转引这则消息时指出,美国所倡导“路线图”中东和平计划要求以方在巴方寻求建国的阿拉伯被占领土上停止增设建筑物。而以方在赖斯到访之际宣布这一有违美方意愿的项目时辩解说,增建住宅属于定居点的“自然扩大”。
以方所作唯一可视为积极的表示,是由一名政府发言人14日宣布,已经向位于东耶路撒冷的多家医院移交900万美元巴方资金。
以方以如此态度迎接自己,赖斯未必不看在眼里,因而避免在公开场合发表褒贬看法或谈论下一步打算。
巴勒斯坦 拒绝临时建国
以方态度,可以解读为对赖斯的一种试探。
之所以试探赖斯,或许是因为赖斯也在试探。巴以双方分别有不愿公开姓名的官员告诉记者:赖斯这次再访巴以地区,无非是一种试探,为今后几个月的外交行动作准备。
基于这一判断,赖斯抵达前几个星期,以方官员放风说,美方正探讨多种“选项”,包括“路线图”计划建议、却遭阿巴斯多次回绝的一种可能性,即巴方在以方“隔离墙”圈定的范围内临时建立巴勒斯坦国。
事实上,这一设想上个月由以色列外交部长齐皮·利夫尼提出过。
针对这种传言,待与赖斯两个半小时会谈结束后,与赖斯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时,阿巴斯没有等记者发问,就主动强调自己的态度,予以拒绝:“我们向(美国)国务卿重申,拒绝任何临时性或过渡性(建国)方案,包括(建立)一个带有临时性边界的国家。”
阿巴斯说,“我们不认为那是一种符合实际的选项”。
私下里,多名巴方官员告诉记者,临时建国之所以不可行,是有可能使以方所设“隔离墙”成为临时边界,这一由以方造成的既成事实将来会永久持续。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巴方官员说,“美国人的‘路线图’是死路一条,实施这项计划将使以色列得以侵吞更多西岸土地。”
巴方期待赖斯到访至少能达到一个效果:敦促以方实现诺言,发还自2006年3月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组建巴方政府以来冻结的1亿美元巴方关税收入和撤除以方在巴方控制区内所设400多个检查站中的一部分。
2006年12月23日,在美国施加的压力之下,奥尔默特与阿巴斯会面,前者向后者作出了上述承诺。
然而,巴方指责说,以方没有采取实现诺言的实际步骤。
阿巴斯的一名助手14日告诉一名美国记者,当天开始正式会谈以前,阿巴斯借“闲聊”之机向赖斯抱怨说:“奥尔默特没有执行哪怕一项承诺,让我(在巴勒斯坦民众面前)尴尬。”
哈马斯 美国存心挑拨
无论是赖斯,还是阿巴斯,公开场合下都不愿显现分歧。
但是,了解两人会谈内容的巴方人士说,赖斯向阿巴斯发出警告,希望后者不要前往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与哈马斯政治领导人哈立德·迈沙阿勒会面,商谈结束巴方内部派别流血冲突。
一名巴方人士说,赖斯表示担心,“哈马斯会向阿巴斯提条件”。
或许是为了减少赖斯的“担心”,巴方官员向媒体透出风声,称阿巴斯的特使与哈马斯官员举行了两个星期秘密谈判,围绕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与哈马斯组建联合政府的商讨取得了进展。阿巴斯13日就此与身为哈马斯领导人的总理伊斯梅尔·哈尼亚通了话。
阿巴斯14日告诉赖斯,他将付出最后努力,争取建立联合政府。如果最后努力失败,他将提前举行立法委员会和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选举,以打破法塔赫与哈马斯内斗的僵局。
当然,阿巴斯还没有与迈沙阿勒见面,自然没有收到对方提出的“条件”,倒是赖斯先从媒体报道中看到了奥尔默特提出的“条件”。
奥尔默特与赖斯见面以前,《国土报》似事先摸清了以方立场,报道说:奥尔默特将告诉赖斯,如果哈马斯领导下的巴方政府同意承认以色列、声明放弃暴力并遵守巴以双方先前签署的临时和平协议,以方准备采取“前所未有的步骤”。
就以方所提“条件”而言,哈马斯方面的立场近期似乎并非没有少许“松动”或“软化”。迈沙阿勒10日接受媒体专访时承认,以色列的存在是一个“事实”,但只有在巴勒斯坦建国后,才能考虑正式承认以色列。他说:“在遥远的将来,我们要根据具体环境和所处地位作出决定。”
但是,专访发表几个小时后,哈马斯在加沙地带的两名发言人分别出面“澄清”,其中一人称迈沙阿勒的讲话受到了“曲解”,另一人说哈马斯的立场实际并没有改变。
此外,预见到赖斯到访可能商谈的内容,哈尼亚13日说:“美国的政策一直没有变,目的是在(巴勒斯坦)各派别之间造成不和。”他断言,美国拉拢阿巴斯所属法塔赫而打击哈马斯的政策“必将失败,因为巴勒斯坦民众不会被金钱收买,而拉拢某些(巴勒斯坦)人的做法不会产生结果”。
美国 摒弃“高速外交”
巴以和平进程2000年陷入僵局,至今没有恢复。
哈马斯2006年1月在巴立法会议选举中以击败法塔赫的结果胜出,除了令以色列、美国以及西方国家意外,更在巴勒斯坦内部增添变数。
媒体记者注意到,更为复杂的现状使然,不同于美国官员以往在这一地区的外交举措,赖斯第八次中东之行放弃了“高速外交”,不再寻求尽快获得结果。
因此,既然赖斯“试探”东道主立场,巴方和以方领导人也借机“试探”美方用意。
赖斯之所以接受“试探”,或许如她在拉姆安拉所说,是为了“助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看到政治前景”。
只是,至少现阶段,前景还难以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