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4版:每日新闻·瞭望
3  4  
PDF 版
· 反流氓软件之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1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央视对话网民、网商、网管共商——
反流氓软件之路
  在生活当中,如果有人不请自来而且赖着不走,甚至恶意侵犯,你会立刻意识到危险,并且用法律的方式解决。但是在网络上,这样的事情却经常在你毫无察觉的时候发生,而且让很多人觉得无计可施,它就是恶意软件,也被叫做流氓软件。     1月15日播出的CCTV《新闻调查》节目探讨了《反流氓软件之路》,以下为节目文字实录——

  受害网民吐苦水

  解说:今年47岁的老颜是个老网民,上网已经成为他最平常的事情。可是2006年,他的生活却被网络彻底打乱了。

  颜先生:灾难性的后果。

  记者:怎么理解灾难性这几个字?

  颜先生:互联网的存在对我来说等于是失去意义了,同时我还要防着它,那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解说:老颜的遭遇和愤怒发生在2006年4月的一天。那天傍晚,老颜和往常一样在家里上网,几分钟后,一件让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颜先生:印象很深刻,出现就是裸体女郎的下流画面,然后马上就打出了壮阳药和一些不正当的东西。

  解说:是不是自己的电脑中了病毒?这是老颜的第一反应。他立刻找来技术人员帮忙检测,升级了杀毒软件。

  颜先生:升级换代以后又正常使用几天,很快又被破坏了,它又入侵我们了,我们再拒绝它,它又来,没完没了的,变成拉锯战了。

  记者:像黑客帝国一样。

  颜先生:最严重的时候关不了机,强行启动也不能启动。

  记者:杀毒的话会怎么显示呢?

  颜先生:零病毒。

  记者:没有病毒?

  颜先生:对,没有病毒存在,奇怪就在这里,居然是没病毒,如果没病毒那我的电脑怎么会崩溃了呢,不理解,百思不得其解。

  解说:老颜上网查询后,知道了自己的电脑是受到了“流氓软件”的骚扰,而且有自己这种遭遇的网友并不少。

  颜先生: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大的危害面,是谁在干这个坏事,我们该怎么样去面对它?

  解说:“流氓软件”的叫法是网民在深受其扰之后对这种软件的一种形象称呼,因为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不请自来,又无法赶走。

  颜先生:交通有人管,电话有人管,传输病毒有人管,但是在网上随心所欲地干坏事却没人管,那这个网络到底咋回事啊!

  解说:网络流氓行为已经成为一大公害。当流氓软件深埋在互联网78万个网站中间,同时不断骚扰1.23亿网民的时候,困惑和不安的情绪开始在网络世界中迅速蔓延。

  诱人的利益链

  解说:在搜狐、腾讯等多家网站的调查中,网友们以投票的方式选出曾经骚扰过自己的软件。网络猪、CNNIC中文上网、百度搜霸、Yahoo助手等均榜上有名。那么,这些被恶意推广的软件究竟是通过什么渠道进入到自己电脑里的?对流氓软件产业链十分熟悉的业界人士王先生,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玄机。

  记者:一个流氓软件如果说想进入到客户的桌面上的话,它一般需要经历几个环节?

  解说:作为一个上网十年的老网民,洪波在他的博客里写下许多文章,抨击这种软件的流氓行为。

  洪波(DoNews媒体社区总编辑):流氓软件跟病毒不太一样,病毒往往是没有什么商业利益在其中的,有一些人就是做着玩儿,但是流氓软件基本上都有商业利益在背后。

  解说:曹凌翔,江民杀毒软件公司策划部总经理。江民作为杀毒软件厂商,一直关注着流氓软件的动向。

  记者:是一条什么样的利益链呢?

  曹凌翔(江民杀毒软件公司公关部经理):有一个很小的软件,可能就是一百多K,我们发现它一年的产值达到一千万,平均一个月就是近百万的产值,相当于一个中型软件公司的产值,在这种巨大利润甚至是暴利的驱动之下,没有人不会去尝试,而且他面临的这种风险很低。

  解说:一个100多K的软件,大小仅相当于三四个普通的WORD文档,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编写这样一个程序相当简单。可它一旦被强行插入用户电脑,就会带来百万乃至千万的暴利。那么流氓软件产业链是如何进行操作的?他们究竟怎样赚钱?记者以在网络上做月饼广告的名义到一家网络广告公司进行暗访。

  解说:这是一条缜密的产业链。流氓软件一般用装机量表示业绩,也就是它侵入电脑的数量。大公司的装机量一般可以超过2000万台,小的也能做到100万台左右。在接到单子后,流氓软件厂商或个人要做的事很简单,就是利用后台程序让用户电脑不断弹出窗口,而弹出一个窗口的价格大约为5-8分钱。这样,按每天弹窗百万次计算,每月收入几十万元是很正常的事。那么,广告商又是怎样给流氓软件投资的呢?

  王先生:流氓软件的生产商往往是找到了可以替他去完成这些商业运作的广告公司之后他才会去做这件事情,先有他再有我。

  解说:那么,在流氓软件的利益链条中,利益又是怎样分配的呢?

  王先生:拿十块钱来说,流氓软件会占到九块,这个共享软件占一块,这个广告公司跟流氓软件的制造公司他们是绑得比较紧,他们之间可能是九块钱五五分账。

  网商对话流氓软件

  解说:业界力量的角逐仍然暗潮涌动。就在此时,一个人的出现打破了表面的沉寂。他叫周鸿祎,奇虎公司总裁。2006年7月,奇虎推出了一款名为“360安全卫士”的反流氓软件免费工具,受到网友追捧,下载量超过千万。

  周鸿祎(奇虎公司董事长):我们砸了很多人的饭碗,而且我们整个煽动起来了整个社会反对流氓软件,今天再多人来反对流氓软件,但这些做流氓软件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会恨谁呢?他们其实不会恨后来这些跟风的人,他们一定会恨我,因为是我点了这第一炮,是我们第一个站出来把这个黑幕给揭开了。

  解说:“360安全卫士”从一开始就把矛头直指121款具有强制性推广目的的商业软件和插件,其中包括百度、Google、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千橡网等著名网络公司,雅虎公司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记者:在您的360安全卫士软件功能中把雅虎助手列为了一个流氓软件进行查杀,您当时判定的标准是什么?

  周鸿祎:我们在网上有一个投票,雅虎助手很不幸,它确实是在几家网站、我们自己的网站、QQ的网站还有新浪的调查中肯定是名列头三名的。

  沈建明(雅虎中国副总裁):他的网民取样是怎么样的取样我不知道,而且刚才也讲到了,你应该去看更大多数的网民是不是喜欢这个工具。

  解说:对于近段时间媒体上提出的两虎相争的说法,雅虎中国副总裁沈建明并不认同。

  沈建明:对于所谓的两虎相争等等等等的,我再一次重申,我们不视他为竞争对手,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业务去做。

  周鸿祎:为了跟微软竞争,3721在很多地方通过弹出窗口的方式提示用户去安装这个软件,这个对很多用户形成了一定的骚扰,后来在跟百度CNNIC竞争的情况下,大家为了不被对手删除都开始忽略了用户的利益,都开始变得很难被卸载,那么我认为这是3721最大的一个污点。

  解说:但无论周鸿祎最初的想法如何,正是从3721开始,他亲手打开了流氓软件的潘多拉盒子。在雅虎中国收购3721之后,3721助手更名为雅虎助手。随后,周鸿袆离开雅虎投资奇虎,然而这一次周鸿祎却将雅虎助手列为查杀的目标,这显然让雅虎公司不能接受。

  沈建明:我知道的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在不提示的情况下在后面去删除对方的东西,我想告诉你的是雅虎已经不再做这些事情了。

  记者:也就是说以前做过,您的意思。

  沈建明:我告诉你,在两年以前在做这样的事情。

  记者:那时候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沈建明:当时雅虎是(采纳)鸿祎的(想法)。

  周鸿祎:我必须出来反对流氓软件,是因为今天太多的流氓软件他们在做坏事却让我在背黑锅,我觉得这对我是不公平的。

  沈建明:一个战士,在这件事里面做事情的战士,如果他本身并不是很公正的话或者并不能代表公正的话,这个战争就有问题,这个战役就有问题,所以我们现在不打。

  记者:您说的这个战士指的是谁,能告诉我们吗?

  沈建明:我觉得还需要我说吗?

  记者:是周鸿祎吗?

  沈建明:你可以这么理解。

  反流氓软件联盟背后

  记者:就在雅虎和奇虎公司因为流氓软件而争执不下的时候,2006年9月4日一个由民间人士董海平发起的反流氓软件联盟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在联盟成立之后他们便很快以公益诉讼的方式将多家与流氓软件有染的公司告上了法庭。

  解说:董海平,反流氓软件联盟发起人,他的出现让反流氓软件行动刮起了一阵新的旋风。

  记者:现在网上有人为你们的行为叫好,但同时也有人为你们的行为感到质疑,你听到最多的声音是什么?

  董海平(反流氓软件联盟发起人):质疑我们的公正性,包括你刚才所说的质疑我们后面有某个利益集团。

  记者:你认为他们这种质疑是正常的吗?

  董海平:正常的,基于这么多年互联网的荒诞,互联网的这种互相的不信任造成的。

  解说:联盟成立后,在全国126个城市中的会员迅速达到两万多人。其中包括128名知名律师组成的“豪华律师团”和近20人的原告团。从9月4日成立那天起,反流氓软件联盟连续行动,在两周之内向中搜、雅虎中国、很棒小秘书提起诉讼;9月25日,联盟成员同时在北京、济南、乌鲁木齐等八大城市起诉千橡集团;随后又将知名网络公司中搜告上法庭。

  记者:你怎么看待这次被起诉的事件?私下沟通的时候他们(流氓软件厂商)会跟你怎么说?

  董海平:和解。

  记者:条件呢?

  董海平:条件当然是经济的条件。

  记者:能让我们想象出一个什么样的数字呢?

  董海平:百万级的。

  记者:百万级,对于普通人来讲这是一个很具有诱惑力的数字,对你不是吗?

  董海平:到达顶峰前的时候路两边难免有一些比较美好的风景,这时候如果你留恋这种风景的时候,你永远到达不了顶峰。

  记者:随着反流氓软件热潮的兴起,一直处于观望状态的杀毒软件厂商们也终于放下了所有的顾虑,开始拿起手中的技术利器加入到反流氓软件运动的统一战线,正式向流氓软件宣战。

  解说:2006年11月8日,在征询网友和部分网络公司意见后,“流氓软件”定义终于出炉。中国互联网协会将流氓软件最终定义为“恶意软件”,并公布了八条判定标准,而此时距离瑞星公司第一次推出卸载流氓软件的卡卡助手工具已有一年半的时间。

  记者:像这样的软件在网络江湖已经肆虐到这样一个状态的时候再采取措施,而且还不是你们提出来治理的这样一个问题,您考虑过吗?

  黄澄清(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就像长了一个包,如果这个疖子长熟了以后对它要治理的话我觉得很容易就治理,但是你要是说对它还没长成熟,你要下一定的药,你那个药是不是能找得准,这是很关键的问题。

  记者:干嘛一定要等这个疖子长成熟了,不能防患于未然呢?

  黄澄清:那就要研究一种药方,但是假如这个药你研究得不对,反而把它这个病就扩大化了,引起其它的毛病,我觉得这可能是得不偿失的。

  解说:然而,中国互联网协会的这八条判定流氓软件的标准却引来反流氓软件联盟的强烈质疑。

  董海平:制定这标准的企业都是些什么样的企业呢,你没有发现吗?

  记者:是所有在互联网里面存在的企业,是合法的企业。

  董海平:但是也有被我们诉讼的企业。

  记者:被你们诉讼并不见得这个企业就违法。

  董海平:但是他起码应该让他们先行回避,争论这么大,争议声音这么凶猛,难道他们注意不到吗?

  洪波:他们本身就是制作流氓软件的人,他们又来制定一个流氓软件定义的标准,我觉得这个事就是一件特别滑稽的事。

  黄澄清:恰恰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首先让他们明确什么是恶意软件,让他们不制作不传播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记者:别人会猜测你是让犯罪嫌疑人在立法。

  黄澄清:我觉得最后目标我要解决问题,至于说其他的,大家说什么东西怎么样,我觉得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给网民带来实惠,让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解说:2006年12月27日,在中国互联网协会的主持下,包括中国电信、中搜、雅虎中国、瑞星等在内的三十余家单位签署了《抵制恶意软件自律公约》,反恶意软件的战场终于有了第一批公开的、文字性的承诺。

  陈沛(中搜在线软件有限公司总裁):所以在这里,我也代表中搜郑重地承诺,中搜愿意把这个抵制恶意软件的自律公约作为监督检查中搜自己的一个标准。

  记者:如果说到真正的完全遏制掉这个恶意软件作为一个终极目标的话,那我们现在走到了第几步?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

  黄澄清:其实在治理恶意软件路线图,我们分了是五步,现在刚刚是走了两步,下面还有三步要走,第一步就是要有一个界定,第二要签署一个自律公约,第三步就是要给网民推荐一个工具,第四步要公布黑名单,第五步要积极研究立法的进程。

  据中央电视台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瞭望 A0014 反流氓软件之路 2007-1-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