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据《新闻晨报》报道,《咬文嚼字》杂志社经过对全国12家电视台整整一年的“咬嚼”后,竟然“咬”出3551条差错,而名主持李咏、李彬等均榜上有名。
错用文字正日益成为各大电视台的“软肋”。记者从《咬文嚼字》杂志社获悉,由该社发起的总共有10万电视观众参与的“请给荧屏亮分”活动,经过对全国12家电视台整整一年的“咬嚼”后,近日公布检查结果。令人忧心的是,这12家电视台得分均不高,由杂志社认定的差错就高达3551条,平均各电视台每月差错达到300条。而主持人更是荧屏语文差错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2006年《咬文嚼字》组织的“请给荧屏亮分”活动,发动广大电视观众检查了中央电视台(一套)、安徽卫视、北京卫视、重庆卫视、东方卫视、广东卫视、黑龙江卫视、湖南卫视、山东卫视、四川卫视、云南卫视、浙江卫视等12家电视台的语文差错,结果在《咬文嚼字》认定的3551条差错中,有2238条是电视剧、电影、广告中的,占总数63%,成了电视语文差错的重灾区。通过横向比较,发现就文字的总体质量来看,图书强于杂志,杂志强于报纸,报纸强于电视。电视成为最为薄弱的环节。
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节目主持人,也经常出现一些很低级的差错。比如,湖南卫视主持人马可在与李湘共同主持节目时,把“赫赫有名”误念成了“chìchì有名”,字幕也跟着错打成了“叱叱有名”。央视节目主持人李咏在一个综艺节目中,把白居易《琵琶行》诗中“曲终收拨当心画”一句中的“拨”误读成了bá,正确读法是bō。更夸张的是,有一次李咏在节目中与场外嘉宾通电话,竟然把对方的父亲称作了“家父”。
越来越多的娱乐节目竞争日趋白热化,使得电视台各栏目组相对忽略知识性和语言表述的准确性。某电视台一工作人员竟公开表示:“一档娱乐节目,主持人有一些语病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请观众就当是一个乐子”。《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认为,这样的“乐子”只能是“愚乐”而非“娱乐”,“这是对语言文字的嘲弄,也是对电视观众的愚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