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5版:天下·面孔
3  4  
PDF 版
· 奥尔默特接受刑事调查
· 韩前总理退出总统竞选
· 美国人纪念马丁·路德·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1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回首美国民权运动血泪历程
美国人纪念马丁·路德·金
  从平民、到总统,美国人1月15日再次迎来“马丁·路德·金日”,重温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论及国内问题、也谈及国外战争,美国民权人士在第21个“马丁·路德·金日”所做的事情,是借着回顾马丁·路德·金所述“梦想”,呼唤社会良知和政治道义。

  社会平等和消除贫困、非暴力抗争和反对战争,既触及美国国内现实,也延及国际政治现实,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主题。

  一些故事

  按理说,“马丁·路德·金日”一年一度,第21次举行纪念活动,似乎并不是一个特殊的年度。

  按理说,如果马丁·路德·金依然健在,没有在1968年4月4日遭暗杀,今年1月15日是他78岁生日,似乎并不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但是,美国国内社会和国际政治现实之下,这位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为改变不平等状况而倡导的“非暴力”抗争理念,越发可视为弱者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当年与金共事的律师弗雷德·格雷15日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说:“金博士明确告诉大家,我们正在努力的(民权)事业不仅值得为之好好活着,一旦需要,也值得为之献身。”

  1956年,为抗议黑人与白人不可以一同乘坐公交车辆,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黑人民众开始抵制公车。一个月后,某个深夜,金接到电话,受到威胁,称他将为发起这场运动“后悔”。3天后,金的住所遭炸弹袭击。

  1963年,金率众人在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市示威,诉求撤消城区商业街施行的种族隔离政策,遭消防水枪和警犬袭击。长期担任金的助手、后来出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的安德鲁·扬回忆说:“(金)前往伯明翰,意味着承受迫近的死亡威胁。”

  当年9月,市政当局作出让步。稍后,与民权运动为敌者袭击一家黑人群众聚会的教堂,致使4名女童死于炸弹爆炸。

  1968年4月3日,身处田纳西州孟菲斯市,金试图组织游行,声援黑人清洁工罢工。那天夜晚,风雨交加,金在一座教堂内向声援者发表讲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谈及死亡:“我不知道现在会发生什么事。我们会遭遇一些艰难时日。但我现在对这些事无所担忧。因为我已到达过山峰顶端,所以,我无所谓。”

  第二天夜晚,金准备离开暂住的汽车旅馆房间,与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孟菲斯分会领导人比利·凯尔斯一起进餐。

  凯尔斯的记忆中,他在前面,走向楼梯,说道:“大家快点,我们走吧。”凯尔斯还没有走到楼梯口,就听到一声枪响。“血溅得到处都是……我从一张床上抄起床单,盖在他(金)脖颈以下。”

  中弹倒下后,“他没有说出一个字”。

  一篇演讲

  那一年,马丁·路德·金39岁。

  而在一年前的同一天,即1967年4月4日,金发表一篇演讲,题为《超越越南:现在是打破沉默之时》。

  相比之下,金发表的诸多演讲中,《超越越南》并非最著名。

  他最著名的演讲题为《我有一个梦想》,1963年8月28日发表于20万黑人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集会之际。

  然而,今年1月15日,美国当今所处国际环境下,一些美国人记起《超越越南》及其发表的环境。

  1967年,金的言论在美国国内已获广泛认可。然而,介入美国外交政策,尤其是公开表明立场,反对越南战争,金还是第一次。他提出:对越南战争保持沉默,意味着对“美国价值观”的背叛。

  金指出,“如果我们(美国)延续这场战争,在我的判断以及全世界的判断中,不会有任何疑问,那就是,我们没有可引为光荣的目的……如果不立即停止针对越南民众的战争,世界将不会有其他选择,只能把这场战争视为极端愚蠢和致命的游戏,一场我们决定玩弄的游戏。”

  安德鲁·扬现在还记得一些美国当政者对《超越越南》的最初反应:“全国范围内,像是出现了一股仇恨和怨恨急流。(他们想,)这个人是受到全世界尊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倡导以非暴力方式促成变革的唯一美国人,却突然把他的非暴力伦理和实践应用到了外交政策领域。”

  “这些人的回答是,‘不!’”安德鲁·扬对当政者的心态分析道,“(美国)黑人与白人打交道时,可以采取非暴力手段,但白种人与棕种人打交道时不必采取非暴力手段”。

  重提这篇演讲,让一些美国人想起时下继续中的伊拉克战争,甚或议论美国针对伊朗可能发动的下一场战争。

  于是,15日,在当年发表这篇演讲的纽约曼哈顿河滨教堂内,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约翰·爱德华兹告诉参加“马丁·路德·金日”纪念活动的1200名听众:“沉默意味着背叛,我相信,如果不挺身反对伊拉克战争升级,就意味着背叛。”

  反对伊拉克战争,也是民权运动后人们的呼声。当天,在金生前出任神职的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埃比尼泽浸信会教堂,资深牧师拉斐尔·沃诺克向听众提供了更为充分的反战理由:“真正的威胁,并不是美国可能输掉这场战争。真正的威胁,是美国失去它的灵魂。”

  一首歌曲

  埃比尼泽浸信会教堂内,15日,马丁·路德·金的妹妹克里斯蒂娜·金·法里斯与资深牧师拉斐尔·沃诺克以及一些普通民众和政界人物一道,手牵手,合唱《我们必胜》(We Shall Overcome)。

  《我们必胜》堪称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高涨时期最著名的歌曲之一,是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讲之日民权运动参加者的集体呼声,也是时至今日美国弱势民众发起示威时广为传唱的自我激励之作。

  歌词唱道:“我们不害怕……我们手牵手行进……在我内心深处,我确实深信,我们有一天终将必胜。”

  这一信念支撑下,美国民权状况得以明显改善。15日,一家名为拉斯马森报告的民意调查机构公布对1000名成年美国人随机电话提问所获结果:69%的应答者认为,美国的种族关系好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仅有14%的应答者认为种族关系不如当年。

  不过,不同种族表现出了现状的不同认同感。在美国白人中间,71%认为种族关系已改善;在黑人中间,62%认为已改善。

  与此同时,总体而言,赞许金在美国民权运动以及对社会平等所作贡献的美国人占84%,高度赞许者占50%。另外,78%的黑人认为,“马丁·路德·金日”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62%的黑人说,他们打算在这一天参加纪念活动。

  提议设立“马丁·路德·金日”的想法,最初在金遇害4天后由民主党众议员小约翰·科尼尔斯提议,事先争得了金的遗孀科雷塔·斯科特·金同意。不过,与政治进程缓慢相应,相关国会议案1986年才获通过,确定为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

  一种感悟

  马丁·路德·金的女儿约兰达现年51岁。接受一名美联社记者采访时,约兰达说,她“100%相信(金提出的)梦想”。

  她认为,“马丁·路德·金日”提供了机会,可以让人们与她的父亲分享梦想。

  为此,在父亲曾经供职的教堂内,纪念父亲的仪式上,约兰达15日神色凝重,双手合十,置于胸前。

  同一仪式上,亚特兰大市市长雪莉·富兰克林发问:“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找不到工作,没有健康保险,为维持生活而挣扎,从事支付最低工资的职业。这是怎么一回事?”

  答案是,美国民权运动的进程远未结束。

  其实,马丁·路德·金寻求社会平等的梦想不仅属于美国民众,也属于全球其他国家的民众。所以,联合国1986年1月作出决定,从1987年起,马丁·路德·金的生日为联合国纪念日之一。

  如果能把这些理想主义梦想扩展到国际领域,付诸实现,或许可减少动荡、终结战乱、共同发展,进而朝国际关系和谐方向迈进。                         徐勇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天下·面孔 C0005 美国人纪念马丁·路德·金 2007-1-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