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7版:人文·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 张艺谋骨头是这样折掉的
· 李咏,你应该道歉
· 难以认同“故宫里的星巴克”!
· 陈道明
中了自己人的暗箭
· 中国文化有这么脆弱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难以认同“故宫里的星巴克”!
■林金芳
  在故宫内已经开了6年的星巴克咖啡店最近遭到质疑。央视一位英语新闻主播认为“故宫里的星巴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蹋,在向星巴克总裁直接提出抗议之后,又在博客中将抗议书贴出。这篇博文引起极大反响,点击率很快超过50万,其抗议赢得了各个层次的支持:有学者称,星巴克开进故宫“侵犯了中国文化的主体性”;更有许多人干脆将此视为“两种文化的对抗”。

  故宫一座古色古香的大殿一角,知名咖啡店星巴克在这里开了6年。近日,央视英语主播芮成钢在其博客上发出抗议,认为“故宫里的星巴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蹋,并以个人名义向星巴克总裁发出抗议书,要求星巴克从故宫里搬出去。

  庄严肃穆的紫禁城是中国传统文化巅峰成就的集大成者,然而,里面有的不是老舍笔下的茶馆,而是来自大洋彼岸美国西雅图的星巴克,这种不协调实在有些突兀,但能怪谁呢?星巴克全球总裁吉姆·唐纳已经说了,6年前,星巴克是被中方邀请进故宫开设分店的。当初拼命地请进来,现在又要送

  出去,怪不得吉姆·唐纳有怨言了。怪只怪故宫博物院的管理者“没文化”,眼里只看到“市场经济”。

  眼看着西方文化挟裹着资本话语大举入侵,浸淫在西方文化和市场经济的语境中太久,也会忘了回家的路,是该醒一醒了,我们也该为中华文化的逼仄窘境而有所焦虑了。

  故宫里的星巴克,是有所隐喻,它是西方文化的隐喻,是市场经济、功利主义的隐喻,在喧哗的商业大潮和跨国企业的全球化中,古老的、唯一的寂静都不存在了。虽说现在的故宫也不会因为一个小小的星巴克而坍塌,但是,如果我们心中没有维护本土文化的决心,总有一天,所谓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承,就会一朝中断而再也难以为继。

  芮成钢先生说,“故宫里的星巴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蹋。这种“糟蹋论”虽然有些拔高,却不无道理。故宫号称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间,那么大的建筑群,是该有这么一个地方供游客休憩、品茗。但为什么偏偏是“星巴克”?“星巴克”是美国消费主义精神的代表符号,更多的是与小资、时尚联系在一起,这与暮鼓晨钟、苍凉威严的紫禁城能和谐地搭配吗?我在心理上很难认同这种怪异的感觉,就像在西方的殿堂里,吹吹打打敲锣打鼓举行纯中国式的民间婚礼一样。

  据《北京青年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新闻时评 D0007 难以认同“故宫里的星巴克”! ■林金芳 2007-1-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