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日,余杭、萧山等杭州七个县市的文物考古工作者汇聚杭州历史博物馆,规划未来的文物考古工作。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非正常出土文物的监管和应急处理不容忽视。
据悉,2006年杭州文物考古所相继处理了20余起非正常出土文物事件。该考古所副所长唐俊杰说:“许多‘宝贝’都是老百姓或施工单位无意中发现的,包括之前挖掘的半山明代古墓群,就是当地街道发现通知我们的。我们需要社会各界对文物考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及时把珍贵的‘宝贝’抢救下来。”
文物是越上“年纪”越值钱,但也不能因此忽视一些民俗类文物的保护。各县市的文物考古工作者纷纷反映,每当他们下乡考察时,总能发现类似于石磨盘这样的民俗类文物被村民遗弃在角落,虽说这些文物的年代并不久远,许多只是民国年间的东西,但若不注意征集和整理,说不定过不了几年就销声匿迹了,届时再来抢救就晚了。
针对杭州许多县市的城市考古还是一片空白的现状,考古工作者们指出,考古要走“大杭州”路线,只有上下联动,才能发现更多的“宝贝”。唐俊杰说,以往的考古工作主要局限在杭州城区,而周边的县市则大多把工作重心放在文物保护上,比如发现了一个古建筑,知道要保护,却很少去挖地下的“宝贝”,这样很容易让深埋地下的文物在城市基建中被破坏。
本报见习记者 徐洁 通讯员 汤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