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周大正
本报讯 “别在太岁头上动土”,这句话到底有没出处?很多人疑问,“太岁”到底有没有?如果有的话,它又长什么样子?昨天,两个“太岁”抵达温州博物馆,1月20日至2月28日,它们在温州博物馆联袂亮相。
昨天下午,从西安远道而来的两位 “太岁”被温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安置在玻璃水箱中,工作人员正将一桶桶专门从楠溪江取来的清泉灌入水箱。据介绍,来温的两个 “太岁”,个头都不小,是有历史记载以来最重的,分别重36公斤和46公斤,外表呈土黄色,摸起来像牛皮和马皮,形状不规则,触之有弹性,远看像一个“肉蘑菇”。它们都是在黄河流域发现的。
温州市博物馆馆长金柏东介绍说,这两个是经过鉴定的货真价实的传说中的“太岁”。
史料记载,“太岁”是古人假定的一个天体,和岁星(木星)运动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据传说“太岁”到了哪个区域,相应的方位地下就有一块肉状的东西,这就是“太岁”的化身,在这个方位动土就会惊动“太岁”。这就是“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由来。
据专家介绍,“太岁”是一种黏菌,是在纯自然状态下自然生长出来的一个物体,按照《生命起源及进化谱系图》分析,它不同于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命形式,具有独特的基因结构和生长、发育、繁殖系统,是一种目前人类未知的特殊古生物体,所以应该把它归属于神奇的第四种生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