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代通讯已经很发达了,可远涉重洋的科考队还是像放出去的鸽子,不知何时才能传回一点儿消息。当我们为科学家种菜的实验全面启动之后,昨天,距离1月8日出发11天之后,终于有了来自船上的消息,这则消息的内容是,当他们写完最后一个字时,科考队已跨越赤道,到了南半球。
科考队说,今年的航程还是挺幸运的,从青岛出发后一路风平浪静,一直到台湾海峡时才感觉到一点风浪。然后就一路冲向赤道。
穿越赤道举行庆祝活动是大洋科考的国际惯例,为了纪念这一时刻,科考队不仅自制了“穿越赤道证书”(图4),而且走上甲板,以拔河这种特殊的形式来庆祝,因为就在穿越赤道、开拔的那一刻,同一条船上的两队人恰巧分站在了南北半球。
大洋一号电文①
随着一声响彻海空的汽笛声,时钟指向2007年1月18日的11:00,中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正穿越赤道。
10点30分左右,全船人员穿戴着整齐的服装拍摄集体照(图1)。
接下来是激动人心的拔河比赛(图2),比赛采取科考队员和船员抽签混合编队,分为A、B两组。队员们分组站定,紧张地等待那一声穿越赤道的汽笛声,等待着两组队员分别站在南北半球的那一刻。汽笛声响,船长手中的令旗落下,大家的激情顿时如赤道火热的太阳,加油声、呐喊声响彻了赤道线。
集体拔河比赛过后进行一系列趣味拔河比赛,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由著名的高大威猛的“大力水手”挑战船上仅有的三位女将,三位女将众志成城,一举拿下比赛,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激烈的拔河比赛过后是享受由大厨们精心准备的午餐,大家举杯同祝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预祝科考项目——第一次真正的热液硫化物调查有个好的开端,实现“带着问题来,带着成果回”。
赤道,烈日当空。除了庆祝活动,大家依然在首席科考家陶春辉和甑船长的统一安排下各司其职,除了日常的地球物理值班和调查设备的日常维护外,有关队员还顶着赤道当空烈日完成了更换滑轮(图3)、安装地质拖网和安装调试光学深拖的工作。谁都明白,航渡中的“磨剑”是为了到工作区时更好地“亮剑”。
本报通讯员 孙银玲 顾春华 金魏芳
本报记者 俞熙娜 摄影 周建平 包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