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5版:每日新闻·瞭望
3  4  
PDF 版
· 万套明信片打开爱心开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万套明信片打开爱心开关
杭州女青年龚以关爱西藏学童的故事

本报记者 陈立华 方小晶 刘雪松
  “最初,我只是凭兴致想去西藏当短期的小学老师,体验一下新的生活;现在,既然自己做的一些事情已经激发起了周围朋友的关注,我就想成为西藏的孩子和杭州的这些爱心之间的桥梁;至于以后,别的我没有办法确认,但最肯定的一点,就是帮助孩子的想法和行动会始终坚持下去……”龚以——一个普普通通的杭州女人——很认真地告诉记者。

  从一个人,到几个人,到许多人,希望到更多的人,龚以的西藏之行,恰像翻倒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已经激发了众多连锁反应,一幅爱心的图案正在大家的努力中渐渐显现。

  杭州女青年龚以关爱西藏学童的故事

  本报记者 陈立华 方小晶 刘雪松

  我要再当一次老师

  曾经,龚以是一个老师。

  十多年前,刚刚高中毕业的她进了一家幼儿园当老师。在度过了一段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后,龚以经过努力考进了大学,学的是服装设计。毕业之后,龚以进入杭州一家服装公司做设计,六七年的紧张工作之后,她已经坐在公司部门主管的位置上,有着相当不错的收入,从事着许多女孩子羡慕的时尚工作,过着优越的生活……人们描述一个都市白领的词语,几乎都可以用在龚以身上。

  然而,在兴致所至的一次西部旅行之后,龚以有了悄悄的改变。

  那是在2002年,纯粹抱着旅游的想法,龚以来到了雪域高原,和江南完全不同的一切都让她觉得异常兴奋,脚步总是无法停下,不断在高原上寻找吸引她的东西。

  有一天,不知是什么原因,龚以信步走进了一个藏族孩子就读的学校。看到来了陌生人,学生们纷纷在用龚以听不懂的藏语议论着,嬉笑着,“孩子们的眼中有兴奋,有好奇,有羞涩,有很多种表情,那么清澈与纯真。我觉得自己突然被孩子们‘抓’住了,我想重新再回到学校当老师。”

  从西藏回来之后,想再回学校当一段时间老师成了龚以心中又一个割舍不掉的梦想。她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寻求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机会。

  好事多磨的支教之路

  也许是阴错阳差,龚以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可她并没有放弃,终于,直到去年这事有了转机。

  当时,她在北京的一个好友作为援藏干部来到了拉萨工作,于是,龚以马上就托这位朋友去帮她联系找一个学校当老师的事情。不久之后,通过这个朋友的牵线,希望终于来到。

  2006年的5月份,龚以兴冲冲飞到西藏,直奔距离拉萨一百多公里的小镇——当曲卡。当曲卡镇隶属当雄县,一所由一位老华侨捐资20多万元而建的小学刚刚完工。其实,说是小学,倒更像一个稍大一点的四合院,面积不过几百平方米。

  不过,龚以站在这样一个远离公路的旷野中的“袖珍学校”里,却满是期待。

  然而,好事多磨,虽然学校已经建了起来,可一些配套设施却没有备齐,没有水,没有取暖设施,学校造好了却要推迟正常运转的日期。等待中的龚以心急如焚,在耽搁了将近一个月之后,她终于坐不住了,直接找到了当地的一位高书记,要求给自己分配一个“工作”。

  接下来的事情异常顺利,龚以终于以一名志愿老师的身份正式走上了当雄县完全小学的讲台。按照学校的分配,她教的是小学五年级的一个班,上数学、音乐和手工。

  让龚以赞叹的“大师之作”

  这段日子里,龚以觉得满是快乐,因为和孩子在一起,她在用所有的心思“看”着身边的这些孩子。

  “我很快发现了一个规律,你上完一堂课,不管孩子们有没有掌握,要问孩子们懂了吗,他们总会用普通话全体嘹亮的回答——懂了。”说到这里,龚以笑笑,很快她就知道了,其实,有的时候这些来自牧区家庭的孩子们,因为汉语基础不好,并不能理解上课的所有内容。知道了这个特点之后,龚以讲课时就多留了一个心,总会仔仔细细反复上几次,让这些孩子真正能学会,“我发现,他们真正听懂了的那种眼神,都是不一样的。”说起站在讲台上的事情,和记者说话时声音并不大的龚以提高了声调,那种快乐洋溢其中,

  上完课之后,龚以最喜欢的就是和孩子们一起。学校每天中午有三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好动的孩子们从不休息,玩玩小石头,踢踢破得已经看不出黑白的足球,你追我赶的来度过,龚以或者和孩子们一起开心地玩,或者安静地坐在边上看,时间就这样匆匆走过。

  很多时候,龚以还和孩子们一起画画,唱歌。在上大学时龚以学的就是服装设计,画画是她最擅长的事情,在和孩子们一起游戏画画时她惊异地发现,这些纯朴快乐的西藏孩子,虽然有的只是用两三寸长的铅笔头,一碰就破的最差的纸张,但也许拜这块养育他们的高原天空所赐,画出来的图画却让龚以心动,直叹为大师手笔!

  明信片“滚动开发”爱心

  进入深秋之后,因为西藏独特的气候原因,学校很早就要放长假,龚以要回杭州了。带走点什么,又留下点什么呢?

  就在龚以离开拉萨之前,她的两个最好的朋友李琳、小越一起从杭州赶到当雄,带着朋友、同事及宁海中心幼儿园委托赠送的五六箱体育用品和绘画蜡笔、彩色铅笔、本子等文具。

  在巴桑校长、美术老师巴珠、英语老师尼玛德吉的帮助下,一次全校的绘画比赛展开了,一张张并没有什么技巧,却处处透着稚嫩纯真的画交上来后,让龚以和她的朋友们欣喜万分。

  一个晚上的商量之后,许多计划源源而出:组织一个小小的爱心组织“关心社”;回杭州后马上把孩子的这些画做成明信片,一来鼓励激发孩子的绘画天分和兴趣,二来感谢帮助过孩子们的朋友,三来让更多的人来分享孩子们的绘画世界,同时募集更多的资金,重新拿来再用到孩子们身上。

  “我们就想做点小事情,还可以影响到周围的朋友,通过这些朋友,再去触动朋友的朋友,有更多的人来做点什么。”龚以这么告诉记者,而让她无比开心的是,明信片一印出来大大受欢迎,畅销的很!龚以周围的朋友纷纷买上五套十套,原因只有一个:欣赏绘画的同时又将为孩子们做点什么,是每个人都非常乐意的事情。

  而且,龚以的好朋友李琳是一家大服装品牌的老总,借助这个便利条件,这些爱心卡还进入了服装品牌下的各个店铺,不少到店里来的顾客看到了这个卡,都会主动买上一些。

  “我姐姐在她所在的幼儿园里向家长老师介绍这些卡片时,大家抢着购买,还有小孩子因妈妈没买到卡片哭鼻子的;还有,昨夜凌晨还有朋友打来电话告诉我,他的朋友要再买一百套……”说起这些“爱心明信片”,龚以滔滔不绝,“现在做了14000套卡,已经卖掉10000套以上,这么算来,至少已经募集了超过十万元的资金,这真让我惊讶,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甚至还做好了卖不掉的打算,可真正的事实是,其实每个人都愿意帮助别人,而我们的这些明信片恰恰触动了人们心中的‘爱心开关’。”

  期盼爱心多米诺不断传递

  离开西藏之前,龚以曾经拜访过不少在当地一线教书的老师们,从这些口中,她知道了因为地广人稀,在高原上有许许多多的“袖珍学校”,这些学校里,只有一两个老师,几十个学生,小小的几间简陋的屋子,但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却依然有孩子清澈的笑容和歌声。

  “我们募集资金之后,就希望能给一些学校建立图书室。”龚以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建立图书室,而不是定向资助单个家庭的孩子,是为了可以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分享。”

  按照计划,2007年开春后,两个图书室将会筹建完毕,一个将设在一所只有20多个学生的“侨心小学“里,另外一个设在200多名学生的阿里措勤乡的小学里。

  现在的龚以,是一位可以灵活支配自己时间的自由设计师,而她的大多数时间,也正用在了募集资金完善关心社上。爱心明信片在不断销售出去,义卖所得的款项在不断汇总过来,和西藏当地学校的联系还在继续,需要购买哪些书已经开始谋划……龚以忙得不亦乐乎。

  就在前两天,龚以还把自己MSN上的签名改成了长长的一句:“你要有儿童书籍、文具,及御寒的冬衣,只要是干净的旧的也没关系,请给我们的西藏的孩子们”。

  出乎她意料的是,一个在她的好友名单中长期“沉默”的人居然也“复活”发来消息,专门新买了十几件羽绒衣要发给孩子们。当时这位朋友远在济南,龚以就把西藏的一个学校的地址告诉他,让他自己直接去邮寄。而接下来的故事让每个人心里都暖暖的:原来,这个朋友拿着衣服去一个快递公司邮寄,快递公司的员工一看一聊知道了这批冬衣的作用,立刻主动汇报老板,这位老板马上就说,是做好事,免费!

  “我的这位朋友很感动,他现在也在忙着帮身边的朋友一起参与关心社的行动。有人和我开玩笑说,我们做的这个事情,朋友传朋友,好象‘传销’一样。其实,我更愿意把这样的事情想象成多米诺,爱心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传递,希望最后每个人都受到感染,那多好。”龚以笑笑,在冬日的阳光下,开心而满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瞭望 A0015 万套明信片打开爱心开关 本报记者 陈立华 方小晶 刘雪松 2007-1-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