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敦基先生是永康人,他厚实的身影与有点倔强的性格,都时常让我想起方岩附近那些壁立的山峰,人总是自然的产儿,即使今天恐怕仍如此。
对故乡永远怀着一份挥之不去的深情,甚至一点点歉疚,这是卢先生与其他游子的不同处。
为此,近年来他投入大量精力梳理永康的传统文化,乃至踏勘旧地钩沉故事,于是我们见到一本又一本新书,《永康旧景》就是其中之一。
与此前的学术著述不同,这本印刷精美的新著图文并茂,融有作者很深的乡情乃至乡愁。
我喜欢看那些由知名摄影家李玉祥先生亲临创作的照片,那是一幅幅乡村中国切近的剪影,里面有一种卢先生一样的柔情,让人心动,而有些许愁怅。
而卢先生的文字,味道与之仿佛,当然还要更绵长些。
这本书从永康有文字记载之时写起,自“黄帝曾游此”至今天,那真是“人文荟萃,代有圣贤”,而卢先生尤其佩服的是首创事功之学的陈亮,称乃“惟一在中国思想史上留名的状元”,言语间的骄傲,表明他是个真正的永康人。
历史人物之外,山水、民俗、建筑等等方面,此书均有涉猎,尤其对农家生活的描写,不无独到处。这中间常常渗杂着个人感情,譬如写到小时候卢先生耽于村里时对道路的暇想:“至于年幼的我,对行人的目的最为关心:为什么要离家呢?只是碍于羞怯,我总不敢开口,自己在心里悬想可能的情形。但是想到最后,还是一片茫然,从此,对路上的生涯无比向往。”
这样落笔的时候,卢先生无意中透露出永康人骨子里的不满现状和对创业的渴望,若干年后,逢改革开放的机会,他们便纷纷走出家门去创世界,把小五金做成了一个大产业。
我想也正是这种最初的向往,造就了日后的卢先生,让他成为一个术业有专攻的学人。
学人的文字,与一般信马由缰的捉笔者总是有所不同:描写精细,言之有据,这都是我喜欢此书的原因。看过之后,仍搁在案头,经常在做别的事心烦或眼累时,拿过来再翻几页,有养心的功效。
有时想,能生于永康、长于永康——这样一个有深厚而独特的文化渊源的地方,真是卢先生的福份;而能有卢先生这样一个热爱它张扬它的子民,不也是永康的福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