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5版:天下·面孔
3  4  
PDF 版
· 希拉里人气爆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希拉里人气爆棚
美首位女总统“悬疑剧”启开大幕
  美国东部时间1月20日,星期六,上午9时30分(北京时间晚间10时30分),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20日宣布组成一个委员会,“试探”她2008年参选美国总统的可能性。

  希拉里在宣布参加总统选举后的第一次公开讲话中说:“我正着眼将来。这将是一场与许多天才人士的伟大竞争,我非常自信。我来了,我为胜利而来,这是我要做的事。”

  赶“早场”

  实为与布什《国情咨文》“抢道”

  对于擅长预设话题的美国政客以及作为政治话题听众的美国选民而言,这是一个奇怪的日子,因为周末并非发布重大新闻的最佳日子;这也是一个奇怪的时间,因为早晨、尤其是周末早晨并非讨论总统选举之类严肃话题的时刻。

  按照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帕特里克·希利的说法,早晨9时30分,就任何政治类活动而言,都“实在早得离奇”。

  在美国政坛上,宣布重大决定或消息的时间通常选在晚间。

  而且,相距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各自挑选总统候选人的时间,现在还有将近12个月。正式宣布消息时,希拉里没有举行新闻发布会,而是事先拍摄一段录像,题为《我来了》,发布到她自己的因特网网站上。

  选定这个日子以及这个时间,按照希拉里的说法,是为了避免与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撞车”。

  布什定于23日、即星期二晚间在国会发布年度《国情咨文》,可望今后几天成为媒体、尤其是电视台晚间访谈节目的“热议”话题。

  就此而言,与其说是避免与布什“撞车”,倒不如说是希拉里有意“抢道”。

  除了吸引传统媒体的注意力,希拉里还决意吸引因特网网民的注意力。在网站发布的录像中,她宣布,从当地时间22日晚7时(北京时间23日上午8时)开始,连续3个晚上,她将以自己的网站为界面,以实时视频互动为手段,直接与网民对话。

  这一“新锐”手段,在现任总统《国情咨文》发布前后采用,无疑最为直接,最显互动,也最吸引年轻美国选民。

  求“变革”

  结束伊战恢复世界对美尊重

  对今后一段时间自己的活动安排,希拉里解释说,“我将以一场全国性对话开始竞选,话题涉及我们如何能把自己的国家引回正轨。”

  “我认为,”她说,“变革将在2008年11月4日(总统选举日)到来。”

  借助于网络发布或许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在美国政治运作历史上,或许可算是一种“变革”。

  希拉里的网站,从她宣布参选意向那一刻开始,正式以“希拉里竞选总统”为宣传号召,成为她个人的官方竞选网站。

  不过,与美国政客的传统运作方式并无差异之处在于,希拉里还是为选民预设了一堆“非常大的问题”:如何给予伊拉克战争一个“正确的结局”?如何确保每一名美国人都能享有充分的医疗保健?如何确保美国儿童能够继承一个洁净的环境和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如何减少危及社会安全保障和医疗保险的政府预算赤字?

  这些话题为大多数美国人所关注,也是自民主党人在本届美国国会掌握多数席位以来向共和党政府以及共和党阵营发起挑战的多个突破点。

  提及这些“话题”时,希拉里首选她2002年在国会投票支持、现在又表示反对的伊拉克战争。对于伊战,她力求中性语言,避免偏激言辞。

  然而,她把结束伊战与“恢复全世界对美国的尊重”联系了在一起。

  媒体注意到,希拉里如今拒绝“放弃”当初投票支持发动伊战的立场,也拒绝要求现任美国政府为从伊拉克撤回美国军队设定最后期限。她时下的态度,是要求对驻伊美军总人数设定限额,反对总统布什在对伊新政策中增派驻伊美军。

  对于希拉里在围绕伊战的争论中立场和观点看似前后不一,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研究美国总统竞选历史的学者安德鲁·波尔斯基告诉一名美联社记者,“希拉里的做法,是试图在涉及国家安全时把自己定位为一名严肃认真的人。”

  所谓“严肃认真的人”,是不以民主党与共和党之间党派纷争的角度确定立场。波尔斯基说,“那意味着,她(希拉里)把自己置于一个困难的境地,让她难以获得(自己所属)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提名。”

  争“捐款”

  以求超过竞争对手

  时下,在民主党内,包括希拉里在内,宣布有意参选或者可望宣布这一意向的人士总共7人;在共和党内,表明意向或可望表明意向者也有7人。而且,随着选情趋热,两党各自名单上还可能添加些许姓名。

  尽管希拉里宣布意向时只以共和党政府为攻击目标,但《纽约时报》记者希利认定,促使她“赶早”的因素,是某种压力,甚或是党内的压力。

  媒体注意到,民主党内,代表伊利诺伊州的黑人参议员贝拉克·奥巴马16日宣布有意参选总统,比希拉里早4天。而在民主党内迄今为止所有有意参选者中,奥巴马和希拉里最有希望,也最有可能发生竞争。

  两人之间现阶段竞争的首要因素,是募集竞选所需资金。

  据媒体报道,奥巴马宣布参选意向后,因1997年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所起作用而在东南亚地区有着“金融大鳄”之称的乔治·索罗斯一时难作决定:是捐款支持奥巴马,还是等待希拉里表明态度后再作取舍?

  索罗斯身处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当属希拉里的“地盘”;奥巴马来自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属于“外来人”。

  最后,绍罗什作出选择,向奥巴马提供了依照美国相关法律规定个人可以向公职候选人捐献的最高额度,即2100美元。

  索罗斯的发言人迈克尔·瓦尚事后解释说,“索罗斯认为,参议员奥巴马给美国政治体制带来了新活力,具备成为一名转型期领导人的潜质”。

  然而,面对众多党内竞争对手,希拉里和奥巴马面临的共同选择,是尽可能多地吸纳可能流入他人之手的捐款,仅以自己所掌握的经费之巨,就可显示实力,把对手阻挡在参选行列之外。

  希拉里和奥巴马的目标,是今年分别筹集7500万美元。

  相比之下,希拉里募捐能力更强一些。2006年竞选连任参议员时,她募集到4000多万美元,其中70万美元来自奥巴马所属伊利诺伊州。媒体报道说,希拉里近期所获捐款已达1400万美元。

  问题在于,希拉里与奥巴马,一名女性与一名黑人,募捐过程中发生竞争几乎是必然:就地域而言,两人都将着重于民主党支持者最为集中的纽约和加利福尼亚州好莱坞;就群体而言,他们都看好传统上支持民主党的女性选民和黑人选民。

  观“民意”

  远远超过奥巴马

  希拉里20日宣布参选意向的同一天,美国广播公司和《华盛顿邮报》公布一项民意调查的结果,其中涉及希拉里和奥巴马。

  民调所获结果显示,希拉里在全美国范围内所获选民支持率为41%,奥巴马所获支持率为17%,两人之间存在相当大差距。这项民调的时间,是1月16日至19日,截止于希拉里宣布意向前一天。民调对象,是1000名随机选择的成年人。

  先前一些民调显示,奥巴马在一些特定地区所获支持超过希拉里。

  选民是美国政客取悦的对象。民调一定程度是衡量他们是否成功的指针。只是,现今离选举日还遥远,所谓“起大早、赶晚集”,美国政坛的先例不在少数。

  徐勇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作者为新华社高级记者,曾长期驻美。今晚8时,本报特邀徐勇先生作客本报网络版与网友在线交流“希拉里竞选美总统”这一新闻事件。请登录qb.zjol.com.cn点击“焦点热议”参加互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天下·面孔 C0005 希拉里人气爆棚 2007-1-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