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汽车电台105.4西湖之声”,本月初,曾在10多年前风靡杭城的“西湖之声”电台悄然变脸,喊出了上述口号。此举也意味着杭城广播电台对“移动人群”的争夺进一步白热化。从上世纪90年代初即时直播电台风靡大江南北到数年前的沉默弱势,再到近几年来的突然复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汽车时代的到来为广播电台注入了新的兴奋剂。
从“西湖”变向“汽车”
“西湖之声”改版之后,“孤山夜话”、“轧是轧非”、“开心13点”等知名栏目取消,代之以“新闻早班车”、“我爱汽车”、“最美汽车CD”、“自动驾驶”等与汽车生活有关的栏目。“‘孤山夜话’是一个曾经有过很大影响力的品牌,但在今天它的现实影响力已经减退,无法与‘伊甸园信箱’等栏目相抗衡。”该台总监孙俊明无奈地向记者表示。
上世纪90年代,年轻人腰间别个随身听、WALKMAN边走边听广播成为时髦,电话点歌、电话竞猜等娱乐方式也风靡一时。1992年创办的“西湖之声”曾影响了众多杭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时尚观。
据悉,近年来“西湖之声”的收听份额在杭城十四、五家电台中占到了1/3,但广告创收起色不大。“现在除了早锻炼的老年人、一部分早上听新闻的机关干部及一部分学生外,当年培育起来的电台听众已基本流失,随之兴起的是‘移动人群’这一群体。”孙俊明表示,“移动人群”指的是开车和坐车的这一群体,而“汽车电台”则是以私家车、公务车上一族为主要受众人群,以汽车时代、汽车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电台。
据了解,杭州目前已有5家播送交通信息的电台,其中浙江电台“交通之声FM93”和杭州交通经济广播“交通91.8”这两家是交通专业电台。按照“西湖之声”的新定位,他们与交通专业台的区别在于,前者将更多关注的是私家车、商(公)务车内的人的心情、生活方式、生活状态,而后者关注的只是出租车司机、汽车消费产业、路况信息等情况。15年前,“西湖之声”放的是当年最流行的港台流行歌曲,目的是为了吸引广大青少年追求时髦的耳朵;15年后它仍会放这些歌曲,因为当年这批青少年已成为社会消费的主力军,放这些老歌能抓住他们怀旧的心。
车轮上的商机之争
杭城目前已有“交通之声FM93”和“交通91.8”两家交通专业电台,还有几家播送路况信息的电台,如今又多了一家“西湖之声”,交通类电台是不是多了点?对此,“交通91.8”总监秋子向记者表示,“需要避免同质化竞争,因为人们在开车过程中的需求是多元的,各家电台可以提供特定的服务。比如‘交通之声FM93’定位是全省,以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为主;我们的定位是杭州的交通状况。”但她同时又表示杭州交通电台的生态环境是恶劣的,“一般城市只有两家,但小小的杭州却有好几家。”
事实上,众多交通电台的纷纷出现事出有因,因为车轮上的商机实在诱人。资料显示,仅100多号人的北京交通台去年广告收入达到了3亿元,令众多报纸和电视台艳羡不已。去年11月召开的中国广播广告高峰论坛认为“中国广播的窄播时代已经到来,核心听众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固定收听转向移动收听,‘移动人群’成为广播收听的新主流”。
“交通之声FM93”总监董传亮向记者表示,去年该台的广告额为6000多万元,这些年来每年都有较大的增长。而仅有40多号人的“交通91.8”去年的广告额为3000多万元,该台新近出版的《交通91.8杭州行车手册》首印数达到了30000册且销路不错。
他认为交通电台要发展必须在专业化上下功夫,“高速公路如果堵了,我们的记者都能说出汽车应该走哪个出口;汽车配件方面的知识我们的记者也都了解。”
杭州车友郭亮向记者表示,“关键是特色问题。如果一家电台能在提供基本路况信息的同时,提供给我们一些特色的东西,比如适合我们这个人群的音乐和娱乐节目。”
秋子则与记者谈到了交通电台存在的压力:“目前许多交通电台都在播报路况信息,但一些高科技设备如车辆卫星导航系统等对这一报道模式发出了挑战。这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
本报记者 裴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