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这是我采访过的最朴实的典型,也是最让我体会到她和我一样,其实同样是个普通人的采访对象,虽然如今她的名字前已经有了“杰青”、“楷模”、“榜样”这样的定语。
当然,在采访之前,我们绝对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采访感受。
首先让我们打消仰视楷模念头的,是孙连芳的朋友、镇远县团县委副书记杨丽春。虽然她已接待过很多批来自各地的记者,但是当我们坐在矮凳上,打算从她这儿挖掘主人公闪光点的时候,她非常本色地告诉我们她对孙连芳的认识:哪怕她现在出名了,在我们这些小姐妹看来,她仍然是一个不错的朋友,和我们一样嘻嘻哈哈,一样爱笑爱闹,和以前没有一点改变。我从没问过她“为什么要留下来”这样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问她的人很少,因为我们大家都把她当成是这儿的人,很少有人会想到她是个外来户。
会说一口流利的当地方言,可能是别人眼里“孙连芳就是这儿的人”的关键。这种流利程度,让我们怀疑她是否已经忘了怎么说宁波话,所以采访时,我们特意问了她一个问题:你现在还说宁波话吗?她回答:说的呀,给爸妈打电话的时候说的。
在孙连芳工作的镇远三中,也没有人对我们的来访表示大惊小怪或者郑重其事,甚至校长几次从我们身边走过,也没打算要和我们聊聊孙连芳的事迹。而当我们找到他时,他表示出的不是出于对榜样人物的宣传,而是对孙连芳选择的尊敬。
和孙老师相处几日,如果要问她打动我们的是什么,那就是两个字:实在。孙连芳和她丈夫都是实在人。面对被人一问再问的“你为什么支教,为什么选择留下来?”这些问题,孙连芳没有用“典型化”的话语来回答我们,她用实在的话来回答我们的疑问:“其实我每一次选择都是在犹豫中决断的。我不敢说,我今后会怎样,更不敢承诺我永远留在这里。我能做的只是在现在做好我所做的事情。”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很美好的想法,但大多数时候没有去付诸实施。在现实与理想之间,能够做出选择,做出牺牲与决断的,她的身上就有了我们为之敬佩的一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