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4版:新知·考试
3  4  
PDF 版
· 四位毕业生的就业路径
· 艺术,
是不是谁都可捣的浆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四位毕业生的就业路径
■本报实习生 詹橙 本报记者 俞熙娜 沈蒙和
  我不该以歌为业,最好业余哼哼

  就业表情:茫然

  人物:邱辉,2006年省内某知名大学音乐表演系毕业,主修声乐

  工作:曾在杭州一演出公司从事伴舞工作,现在回老家台州某歌舞团做歌手

  

  邱辉现在唱一首歌35元。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希望能把唱歌当成业余的爱好,而不是一份职业。”

  和时下很多投考艺术类的考生一样,邱辉也属于“半路出家”者。初中毕业时,糟糕的文化课成绩已经明摆着告诉他,他不可能考上好一点的普通高中了。

  “当时我有个亲戚建议让我去考艺校,因为分数比较低。”

  邱辉还算是争气的。三年后,他如愿考上杭州某知名大学的音乐表演系本科。

  2005年,读大三的邱辉开始担心工作问题了。之前老师已经告诉他们,这个专业就业的基本方向一般是去歌舞团、演出公司做演员,或者去学校做声乐老师。

  “我没有门路,而且我的外貌条件也不够理想。”邱辉看到,他的师兄师姐们很多人转行从事保险业,回老家做中小学音乐老师似乎成了最好的出路。但邱辉连老师也做不成,因为他这个专业不考教师资格证书。

  最后,邱辉在杭州一家演出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做舞蹈演员。每月底薪1500元,奖金按演出场次算,一场100元。“平均一个月有10场演出,最少的时候只有一场”。“我曾伴舞的演员最有名的是柯以敏、林依伦。”这份工作只做了半年,因为做得很不开心。邱辉最终选择回老家台州的歌舞团,“这里月薪1200元,然后就是去乡镇演出,唱一首歌35元。”

  邱辉的父母还是希望他能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做一名老师。“现在我也不知道怎么办,瞎混,过段时间再看看吧。”至于女朋友、房子,没有钱暂时不考虑了。

  想当艺术家,要安于寂寞期

  就业表情:期待

  人物:李杰,2005年版画系本科毕业

  职业:两年来在画室里做代课老师

  

  李杰成为艺术生一点都不意外。他父亲是从事设计工作的,母亲是学校的老师。从小家庭氛围很好,自己也很喜欢画画,小学五年级时就开始学习素描了。所以他最后能经受持续1个星期的考试,百里挑一,如愿以偿进入艺术学校。“已经走了这条路了,当然要继续走下去。”

  大学毕业两年了,李杰一直处于无业状态,他女朋友的父母为此对他颇有微词。李杰说,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不想去找。他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创作。

  于是,李杰选择了做代课老师,就是在别人开的画室里,给那些准备考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做考前培训,教他们画画,空余时间再接点活,比如帮人家画壁画之类的。“没有活做,没有课上的时候,人就觉得很空虚。”

  李杰现在最向往的状态就是做大学老师,又有固定的工作,又有足够的时间去创作。

  这是李杰的过渡期。他认为“到了一定时候,我还是会辞去工作,一心创作,不出意外的话会开一家自己的公司。”但他自己也不知道这过渡期要多久,也许三五年,也许十几年。“生活需要坚强。艺术这条路不是人人都能走的,需要付出太多,而且极其不稳定。”这是李杰上课时经常对学生说的话。

  从小就喜欢,不是混文凭

  就业表情:幸运

  人物:章文,2005年从浙江某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

  职业:在杭州某景观设计公司工作

  

  章文参加艺考纯粹是因为喜欢画画,“从小就喜欢,教过我的老师都知道。”初中毕业时,在老师的建议下他报考了丽水职业技术学校的美术专业。高考时,他顺理成章成了艺考一族。    

  “进校后我才发现,40多人的一个班,‘半路出家’的同学居然占了一大半,几乎都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才学画画的,纯粹为了混张文凭。由于学制是三年,学校的课程安排比较紧张,学生在校期间根本没什么时间好好琢磨画画,那些单凭高三突击两三个月就考进来的同学的绘画基本功可想而知。”

  毕业后,章文进了一家景观公司工作,“我算幸运的,我下一届学弟学妹们很多都找不到工作,只好继续读专升本、函授等,暂时避开就业。”章文的同学里也有很多改行的,做装饰的,开小店的都有。

  学了20年的专业,变成业余爱好

  就业表情:知足

  人物:尹彬,2006年音乐表演声乐专业毕业

  职业:银行临柜员

  

  出生于艺术世家的尹彬,现在银行里做一个普通的临柜员。

  家庭的熏陶从小就在尹彬身上打下烙印。她喜欢音乐,一直是班里的文艺骨干。读初三那年,艺校到她们学校来挑花旦演员,老师挑中了她。

  在艺校的三年学习时间里,尹彬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比如视唱练耳、形体、钢琴、声乐等等。高中毕业后,很自然就选择了继续考艺术高校。她压根儿没想过大学毕业以后,将来干什么,“学了这么多年音乐了,进科班深造在我看来,在家人看来是最顺其自然的事情。”“当年考进艺校的时候,2000人里才选20个,多不容易,就这么停下来很可惜。”

  出乎意料的是,大学毕业后,尹彬居然去了银行工作。

  令尹彬高兴的是她现在的工作并没有完全脱离自己的专业。单位里有什么活动,遇到什么节日庆典,她都会有演出,成了单位里的文艺活跃分子,同事们对她的专长好生羡慕。虽然没有实现最初做专业演员的梦想,但对于现状她还是很满意的。

  ■新闻背景

  谁为艺术狂

  “艺考热”原因有三:

  其一,当一个区域经济发达以后,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都是独生子女,全家投入精心培养,于是从小学艺术的孩子多起来。报考艺术类院校自然而然成为这些孩子的选择之一。

  其二,由于艺考对文化课分数要求相对较低的误导效应,以及一些明星演员一夜成名、名利双收的“示范效应”,使艺考似乎成为一条捷径,许多原本不具备艺术天赋的人用半年、一年时间突击训练,硬挤到这条路上来。

  其三,大学扩招。原本美术类院校一个班不到10个人,这些选拔出来的人的确具备某方面的艺术才华。而现在一个班动辄二三十人,这些人不可能都是天才,可招生任务得完成,于是让一些才智一般的学生进来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新知·考试 D0014 四位毕业生的就业路径 ■本报实习生 詹橙 本报记者 俞熙娜 沈蒙和 2007-1-26 48257178002CE1734825726E00054760;钱江晚报d00142007-01-2600021;钱江晚报d00142007-01-2600022;钱江晚报d00142007-01-2600023;钱江晚报d00142007-01-2600024;钱江晚报d00142007-01-2600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