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黎巴嫩国际大会25日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截至发稿时,与会各国承诺援黎资金额已超过70亿美元。
然而与此同时,黎巴嫩国内局势仍然紧张。贝鲁特阿拉伯大学支持政府和支持反对派的学生之间当天发生暴力冲突,造成至少25人受伤。在23日冲突中,已有至少3人死亡,约130人受伤。有媒体称,这是自1990年内战结束以来在黎巴嫩发生的最大规模的内部冲突。
国外势力影响黎政局
2006年7月黎以战争结束后,黎巴嫩国内政局一直动荡不安。在战争中赢得广泛民意支持的真主党及其政治盟友要求组建民族团结政府,以期在内阁中占据更多席位,控制政府决策。但这一要求遭到政府的拒绝。
外国势力对黎巴嫩政局有着显著的影响。真主党以及其他反政府党派普遍受伊朗和叙利亚的政治影响较深,强烈反对西方特别是美国的中东政策。
另一方面,以美国、法国为首的西方和沙特阿拉伯、埃及等地区大国给予西尼乌拉政府强有力的政治和经济支持,目的是促使其尽快完成国内政治和经济政策调整,成为本地区“民主政治”的标志,同时阻挡伊朗和叙利亚的势力渗透。
有当地媒体评论称,黎巴嫩各派别相互争斗,实际上折射了国际和地区大国较量的影子。
教派间信任消耗殆尽
两天来,当地媒体不断预测未来事态走向。
当地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白天报》24日撰文称,真主党之所以在23日晚间宣布结束总罢工,是因为受到了来自伊朗的干预。还有消息称,真主党的重要盟友、黎基督教反政府领袖奥恩也对真主党主导的这次总罢工行动持某种“保留”态度。
可以预料,未来黎巴嫩将会经历一个更为关键的“和谈期”,国际社会和地区大国如何发挥调停作用,以及黎巴嫩内部各派势力能否达成某种妥协,将直接决定未来黎巴嫩能否恢复稳定。
然而,黎巴嫩现任总统拉胡德将于今年11月结束任期。根据黎巴嫩宪法,占议会多数的亲政府派可以通过宪法规定的议员内部投票获得总统之位,而反对派也毫无疑问地会在不足一年的时间里发起一系列“攻势”,以使反对派代表赢得总统之位。因此,双方围绕新总统职位的争夺势不可免。即使黎巴嫩政局可以在国际社会的干预下得到暂时缓解,这种脆弱的和解也随时可能被打破,甚至爆发新的冲突和纠纷。
23日的流血冲突虽然平息,但它加深了黎巴嫩不同宗教、党派间的敌视。自1990年内战结束后,黎巴嫩不同教派间逐渐培养起来的信任几乎在一天之内被消耗殆尽,这无疑是黎巴嫩人民遭受的最大损失。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