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些日子,宁波大学的教授张殿发特别忙,作为“宁波市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的常务副主任,他刚忙完宁波市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示范基地在象山县新桥镇的挂牌事宜,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宁海县,与该县农办的负责人商谈2007年该县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农村环境整治问题……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宁波大学师生在宁波市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涌现了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好帮手,他们的事迹受到地方政府和农民朋友的称颂。
参与规划村庄30多个
张美亮是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的专业教师,同时也是学院下属建筑设计院的主任规划师。2003年,张美亮参与编制慈溪市匡堰镇徐家漕村庄建设规划,根据当地个私企业发达,小工厂较多,居住与生产混杂的特点,尽量把村里零散的房子规划得集中点,以缩短生活和生产污水处理的管道,减少基础设施配套成本。目前该村的住房改造已基本完成。
2006年4月,张美亮和他的同事们在鄞州区姜山镇翻石渡村的新村建设规划中,考虑该村村富地少的特点,以及村民的生活习惯、恋土情结等因素,提出了“街巷组合、院落空间”的改造理念。
2006年下半年以来,设计院的规划师们主动结对宁波市经济欠发达的象山县有关乡镇、村,探索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并为该县6个镇的20多个村庄量身定制了新农村建设规划。1998年至今,张美亮老师参与规划的村庄就有30多个。
生命科学与泥蚶育苗
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一直与地方养殖渔民联系密切,为他们排忧解难,通过技术转让或科研成果被采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平均在5000万元/年以上。
温州乐清市翁垟镇三屿村有泥蚶育苗厂40多家,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徐善良老师经常来这里作技术指导。这个村的吴新豹以前是搞机电维修的,虽然在村里有股份,但对泥蚶一窍不通。2001年,徐老师来村里作指导时拉他过来看,手把手教他,还带他到宁大进修。2003年,吴新豹在徐老师指导下开始经营泥蚶育苗,现在他已成为这方面的技术能手。
对徐老师来说,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10余年来,徐善良老师帮助养殖户在育苗方面的创收达5000万元以上。
另外,该学院的老师在大黄鱼、美国红鱼、林蛙、海参、三疣梭子蟹等水产品的加工、保鲜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法律大篷车”进乡村
宁波大学法学院在农村设立了法律援助基地——“流动法律诊所”,每逢节假日,该诊所的“法律援助服务队”赴基地提供法律咨询宣传普法知识,还组织“法律大篷车”开赴宁波偏远农村进行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
去年9月,在甬举目无亲的江西籍农民工邬某,在宁波某建筑工地打工时因意外事故造成身体伤残,建筑公司在承担了部分医疗费后就不管了,他又没钱请律师打官司,就找到了法学院的“学生法律诊所”,在“诊所”值班的张天林和一位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帮邬某调查事实,撰写文书,诉讼出庭,最终为他争取到4万余元的工伤赔偿金。
由法学院学生志愿者组成的“法律诊所”,在当地农民工和弱势人群中有很大的影响力。4年来先后有500余位“大学生律师”为近千名困难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诉讼和其他法律服务。
本报通讯员 李九伟 本报记者 梁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