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股市的火爆和基金的持续赚钱效应,买基金已经成为市民理财的第一选择。但是在长期的实际工作当中,笔者发现广大市民在投资基金时存在许多错误(或者说不全面)的认识,以下逐一列举:
一、喜新厌旧。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错误认识。很多投资者认为新基金与原始股一样,面值一元,有较高投资价值,笔者就亲耳听到有人说“非新基金不买”!其实如果在股市总体向上的阶段,新基金有发行期和建仓期,不会很快的在收益上见效,投资者在2006年以来的大牛市中,投资新基金会显著减少收益。
二、恐高症。基金在经过一段时间运作后,随着净值上升价格越来越高,很多投资者看到1.5元、2元、甚至3元的基金马上望而却步,认为价格已经涨了那么多肯定涨不上去了。其实基金价格高和股票价格高完全是两回事,因为基金在1元时持有的股票和2元时所持的股票可能完全是不同的。因此股票价格涨高了有可能会涨不动,但基金的资产是在动态变化的,是否能涨主要看它的持续盈利能力。国外的实际情况就往往是盈利能力强、价格高的基金一直受到追捧。
三、有分红才是好基金。很多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看它是否分红或比较多的分红——这也是个非常片面的想法。分红固然说明基金有盈利能力,但是因为分红就使基金必须将持有的部分资产变现,在市场上涨过程中往往有踏空、少盈利的可能而对持有人不利。从投资学角度分析,分红是因为公司认为多余现金已经没有同样的盈利能力,而退回持有人。
四、拆分的基金更有投资价值。拆分是将持有人基金份额扩大,价格降低的一种创新方式。比如持有了2元钱一份基金变成了持有1元钱二份基金,仅是一种数字游戏,对投资决策没有实际意义。
五、复制基金好。复制基金是另一种创新方式,复制基金只能仿造原基金的投资策略,其投资时间、市场情况、投资品种是没有办法复制的,因此不能复制其收益。所以如果觉得原来的基金好,就该买被复制的基金。
六、敢于吃大亏、不敢获大利。基金并不是从2006年开始才有的,事实上在2006年以前因为总体市场不太好,基金获利的时候不多。很多投资者在前几年买了基金大幅套牢之后,理念坚定,相信终有一天会解套。但是在获利之后,往往是10%、20%就了结离场、错失良机。其实投资基金应该对市场总体情况和单个基金的持续盈利能力有所判断,而不是简单设立止盈点。
姚进(作者为交通银行CFP国际金融理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