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6版:每日新闻·现场
3  4  
PDF 版
· “瓷老头”一挥手 跳出八个“亲戚”
· 伤员被卡驾驶室
救援急用千斤顶
· 远看是恐龙
近看是货车
· 民警当演员 表演“防骗术”
· 养老安乐窝 生存不容易
· 一送一迎 温情接力
· 天天数钱
同室有眼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温岭大妈自费为空巢老人建敬老院
养老安乐窝 生存不容易
  ■本报通讯员 何加成 郑娟

  本报驻台州记者 屠晨昕

  

  台州温岭市城南街道。

  坐车沿着山路盘旋半个多小时,翻越一座座的山头,终于来到靠海最近的一座山的山顶。这个地方有个非常形象的名称——高山头村。这个偏僻村庄的最高处有座破旧的两层建筑,站在二楼能够望见大海。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所在,其实是一家特殊的敬老院,这里是20多名原先无依无靠的当地老人的家,他们入住这里是完全免费的。而为这些孤苦老人打起这顶遮风蔽雨大伞的,是一位名叫林领娇的普通大妈。

  个人买校舍

  办起敬老院

  55岁的林领娇是城南街道的吉哺岙村人,从来就是一位“热心肠”。近10年来,她深深感到了农村养老的困境:在这个靠海的山村里,年轻人不是外出到温岭、路桥、黄岩以及温州等地打工,就是驾着渔船出海打鱼,常常一出去就是数月。他们的父母陷入无人照顾的境地,孤寡老人境况更是凄凉。有些上了年纪的,连日常生活都无法自理,而且邻村也有很多生活困难的老人。于是,她开始走家串户地去照顾他们。

  “老人太多,我实在照顾不过来。”林领娇对记者说,“于是我就有了办公益敬老院的想法,有了一个集中供养的地方,让所有的老人们住在一个大家庭里,他们可以互相照顾、相互依靠。”于是几年前,林领娇拿出38800元,买下了闲置的高山头村小学校舍——就是眼前的这座建筑,改造成敬老院,她称之为“安养院”。2004年8月28日,老人们住进了安养院。

  家人支持

  全心照料入住老人

  现在,这个特殊的“家庭”里,已有22名来自周边各村的老人,最远的是临海的一位中风老人。这些老人,有的身体还算健朗,但也有瘫痪在床的、有患老年痴呆的等等,无论怎样,林领娇总是想方设法满足老人的需要,从吃喝拉撒到精神生活,她一一细心照料着。

  78岁的蒋领志老人患中风,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林领娇不嫌脏和臭,每天亲自为老人端屎端尿、揉背、翻身、换洗被褥。99岁的陈玉妹老人双目失明、精神失常,生活不能自理,林领娇每天给她端茶送饭,悉心照顾。林领娇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照顾这些老人身上,对自己家里难免少了一份照顾。说起这个,她有点内疚,却又觉得很欣慰,因为丈夫和孩子都很支持她。

  缺钱缺水怕台风

  这样养老太不易

  普通老百姓办公益事业,注定十分艰难。没有公办养老机构的政府拨款,又不向入住老人收取费用,林领娇的安养院根本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只能四处想办法。“吃饭还好,一天也就花五六元菜钱。但是电费厉害,好在一些老人的子女承担了很大部分,他们也提供了一些日常用品。温岭、泽国的一些好心人也不时地送些东西,本村的村民现在也会主动过来帮忙照顾老人。”在其他热心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林领娇一直咬牙坚持着。但是生活环境的恶劣,还是让老人们的基本生活时时受到威胁。

  “最困难是日常用水。”林领娇说,安养院所在的地方缺水源,没有接上自来水,只能到山下去担水。安养院里除了她和她的亲戚陈娇香外,就没有固定的服务员了,因此每天一大早她就得走好几里山路,到山脚下的水井提水。如果她因为疲劳担不动水,那么老人们就会没水喝。“没有办法,刷过饭碗之后的水都要喝。水在这里太珍贵了,一点都不敢浪费。”

  日子虽然艰苦,但还勉强过得下去。解决了温饱的老人们,就聚在一起散步、聊天。但是当他们在阳台上眺望海面时,心里总是产生隐约的恐惧。对这个安养院最大的威胁,不是缺钱、不是缺水,而是台风。

  “这个老校舍已经有二十四五年的历史了,建成之后一直没有修缮过,已经相当破旧。”林领娇指着墙上的累累裂痕说:“更危险的是,房子造在山顶上,直接面朝大海,台风一来,我们这里是首当其冲,太悬了。每当听到台风警报,我们总是提心吊胆的。”她说,她希望能够有人帮忙加固一下房子,让老人们能更安心地享受晚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现场 A0006 养老安乐窝 生存不容易 2007-1-28 48257178002CE17348257270003DE52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