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8版:人物·锋线
3  4  
PDF 版
· 80后的网络新贵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80后的网络新贵
■本版撰稿:王越
  1981年生 河北人 2000年创业

  语录:“在高速上保持预见性,把自己变成导演。”

  陈曦 :年轻不言败

  1981年生 天津人 1997年创业

  语录:“我在失败中成长,永不放弃理想。”

  

  陈曦初一在计算机奥赛中拿了个全国第二名,14岁便进入天津大学少年班。那时他就已经大张旗鼓地开始赚钱了。“我在大学里卖书,拥有二三十人的团队。”

  1997后,他和一帮伙伴捣鼓起电子商务平台。香港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投了400万美元。陈曦的身价一下子涨到了几千万。但第二次创业却让他摔了大跟头,由于他买壳上市失败,最后只剩下了50元。

  惨败让陈曦又回到了大学校园学习了8个月,这8个月改变了他的人生。陈曦入校时学的是数学专业,但他经常到哲学系上课,“那时候我得到了很多人生感悟。”

  很快,不言放弃的陈曦开始创办第三家公司。其间,他第三次进入大学学习经济学。

  2004年,陈曦和朋友联合创立畅网科技,做手机网络游戏。2005年,陈曦入围由东方卫视的中国第一档才智真人秀节目“创智赢家”决赛。陈曦层层闯关,最后凭冠军获得100万元的创业基金。

  年轻的陈曦每天工作16-18个小时,他说:“生命太短暂,我时时刻刻都在准备着接受挑战。”

  

  茅侃侃 :混世魔娃

  1983年生 北京人 2004年创业

  语录:“换一种环境,过一种体验,这不就是年轻人该干的事吗?”

  

  1999年,北京育英中学出了一回“百年不遇”的尴尬。一个叫茅侃侃的高一男生地理会考不及格,补考,再不及格。他没有考大学的资格了。侃侃说,咱就不学了。

  那时候,侃侃带着校队横扫北京市的计算机比赛。那几年都是这么过的:下午5点半放学回家,吃完饭就一个人闷在小屋里弄电脑,一直到12点。

  2000年,侃侃连考了微软和思科的计算机认证,在一家网站谋了个月薪3600元的职位。接下来三年里,足足换了有一打工作,还自己开了家公司。

  2004年底,茅侃侃为一个曾经合作过的国有企业老板做项目,效果超出了老板的预料。这一回侃侃把闷在心里想了一年的MaJoy项目跟他交流:把网络游戏搬到线下、模仿其后台数据运行,但用实景,由玩家实际扮演。两个人一拍即合,侃侃以智力入股他的公司,双方正式运营MaJoy网站。

  “干什么事情,你自己选择,但只要选了干什么,就一定要干好了!”侃侃一直记得母亲教给他的道理。

  

  戴志康 :为了朦胧的希望

  1981年生 黑龙江人 2001年创业

  语录:“决断了就不去改变,犯错了也不后悔。”

  

  他19岁以前在家中自学,翌年进大学,20岁从学校出走。22岁还是穷孩子,23岁成了百万富翁。

  戴志康自小酷爱计算机,2001年9月,进入大学才一年的他“跑路”了,他找到一间月租300元的房子,开始了每天15小时的工作,捣腾自己的想法。他对把陌生人联系在一起的网络社区有了兴趣,于是开发了一套论坛程序软件,取名“Discuz!”,挂在网上免费给人用。

  Discuz!很受欢迎,从2002年底开始收费。10月,戴志康推出新版本,加入新的功能和技术。此后,Discuz!进入高速轨道。2003年收入几万,2004年几十万,2005年几百万,一大半都是利润。

  2005年,Discuz!成为社区软件领域的老大。戴志康有时候觉得快累死了。在他眼里,执着是最重要的创业素质,执着可不是为了一个明显看得到的希望而奋斗,而是“为了一个一直都看不到前途的事情干上三年”。

  

  郑立 :不希望自己是天才

  1982年生 重庆人 2002年创业

  语录:“我们不希望自己是什么天才。每从跌倒里站起来一次,成功就近了一寸。”

  

  郑立从小就成绩不好,喜欢在街坊间打闹戏耍捣蛋。1998年高中毕业,考上了四川大学物理系专科。毕业后,他在电脑城做过几个月最底层的维修工。

  2002年,郑立在网上结识了“香香”,那个把翻唱歌曲在网上发送的“网络小天后”。郑立觉得,一般人成名的途径太隐秘太漫长,为什么不可以通过网络把它缩短,让它透明呢?

  郑立拉来了三个儿时玩伴,用两千块钱投资成立163888重庆翻唱网。香香成了163888、也是全中国第一个“网络签约歌手”。2003年,163888通过向用户收取会员费实现盈利。2004年,《老鼠爱大米》在163888上首发。今天,163888占有中国网络音乐总量的70%。

  创业几年,4个人挤在一间6平方米的小屋里,盒饭由路边摊按时送来。挨惯了苦日子,郑立身上总也有洗刷不掉的质朴。在163888总部,最显眼处挂着八个字:天道酬勤,勤能补拙。

  后的网络新贵

  独立 的成长空间

  李想父母是艺术学校的老师,家教宽松。李想儿时被送往农村,在乡间长大;中学时跟奶奶住在一起,很少被父母留在身边。李想有一个够大的空间,自由成长。追根溯源,李想说最应该感谢的就是父母,独立是他们所施予的最重要素质。

  中学6年,李想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给了计算机和互联网,他可以转遍石家庄所有的邮局去买一本电脑杂志,整夜呆在电脑前搭建自己的网上王国——显卡之家。当时李想创办的个人网站,一个月就可以净赚六七千元。他说:“互联网就是为我而生的。”

  白天在课堂上不愿同老师同学分享的观点,晚上在互联网上可以敞开自由地表达,就算遭遇到强烈地碰撞,也是十分快乐的事。“新东西都是在互联网上学到的,传统的教育被抛开了。”他认为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一位老师的激励:“学习不好不要紧,但一定要做个优秀的人”。

  多付出5%努力

  1999年,18岁的小伙子李想高中毕业,成绩平平,他放弃上大学而直接创业。面对家人的反对,他坚持自己的主张:“妈,你不懂,如果上大学,我这网站就死了。我还要挣钱,网站不往商业方向发展不行。”

  李想2000年创立泡泡网,2002年告别父母,从石家庄来到北京招兵买马。泡泡网迅速发展壮大,广告销售以每年10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5年,李想又从IT产品向汽车业扩张。6年创业风格可用两个字形容:顺、稳。

  李想定律:如果一个事情比别人多付出5%的努力,就可能拿到别人200%的回报。李想每天都在这样要求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他说自己就是这个方式的受益者。

  身家与学历无关

  如今的李想已经拥有亿万身家。

  李想说:“做成什么样的事业和学历没有直接关系,在我心里只是觉得没体验大学生活有一丝遗憾。但也不能说因为我是高中学历,所以现在身家1亿,这会给很多人一个错误的信号。其实,在我创业之前,我已经有了六年电脑知识的积累。”

  李想从不觉得自己是个商人,他自小在农村长大,这段生活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变得“像农民般正直”。公司每到一个发展的坎儿,就有一个得力伙伴准时加入,正因为诚恳待人,“所以这些人才都一直跟着我”。

  除了互联网,车就是李想的最爱。他的车开得极猛。他跑完整个四环不用踩一脚刹车;开辆Polo在北京狂奔10万公里,一次没蹭过。这就是李想的风格。

  李想

  李想:把自己变成导演

  当丁磊、陈天桥们在大学毕业数年后才攒够第一桶金上路时,一批稚气未脱的中学生们随便夹了一本叫“互联网”的大课本就匆匆上路了。

  与前辈不同,这些年轻人用不同往昔的方式学习和创业,创造出新的财富传奇。后生可畏,“80后”网络新贵们的确厉害得可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物·锋线 C0008 80后的网络新贵 ■本版撰稿:王越 2007-1-29 钱江晚报c00082007-01-2900017;钱江晚报c00082007-01-2900009;B341F6A5E9662F7B48257271000D5E2B;钱江晚报c00082007-01-2900006;钱江晚报c00082007-01-2900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