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湾行政机构通过一项“决议”,称要修改台北故宫博物院“组织条例”,将台北故宫藏品说明中原有的“宝物来自‘北平故宫’与‘中央博物院’”等文字完全删除。针对此事,专家学者表示——台北故宫岂能“去中国化”!
凭借着凝聚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精华的馆藏宝物,源自北京故宫的台北故宫博物院一直是世界瞩目之地。近日,台湾行政机构竟通过一项“决议”,称要修改台北故宫博物院“组织条例”,将故宫藏品说明中原有的“宝物来自‘北平故宫’与‘中央博物院’”等文字完全删除。两岸专家指出,台湾当局这一“去中国化”动作,不仅是对博物馆研究及文物研究的扭曲与践踏,在政治上也是极其危险的。
■粗暴践踏文物研究
1948年底,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令故宫博物院挑选贵重文物以军舰转运台湾。故宫博物院文物分3批运走2972箱。一起运台的还有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852箱及其他单位文物。运台文物主要为书画、铜器、瓷器、玉器、图书文献及其他工艺品,初为230863件。“中央博物院”并入后,增至242592件。连同整理后的档案30余万件及受赠、收购1万余件,目前共有60余万件,保存于后成立的台北故宫。
北京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梁金生先生说,博物馆研究、文物研究的本质就是溯本追源,无论是收藏、研究还是拍卖市场,文物的年代、出处都是文物的基本信息,是其价值的决定因素。他举例说:“同样是一枝笔,皇宫用品和民间所用有不同的价值,台北故宫文物最大价值就是‘来自北平故宫’,是皇宫之物,去掉‘北平’或‘北京’的印迹,是对这些文物的极大伤害。”
记者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80周年院刊上看到,这段历史被冠以充满感情的标题,故宫馆藏国宝“从此分两地”。梁金生的家族也因为护送国宝赴台“从此分两地”。然而谈到两赴台湾的经历和与台北故宫同行的来往,他说:“没有陌生感。甚至两院入库人员的工作服都是蓝色的,管理文物办法、文物包装模式也不约而同,台北故宫的文物编号依然保留北京故宫‘天地玄黄’的原序列。两岸专业人士源出一家,都继承了建院初期一致的工作方式与风格。”
■台北故宫屡遭“独”手
此次台有关当局修改台北故宫“组织条例”,不仅删除“宝物来自北平故宫”等内容,还将“加强对中国古代文物艺术品之征集、研究、阐扬”改为“加强对国内外文物及艺术品的征集、研究、阐扬”,“去中国化”的意味非常明显。
台北故宫遭遇“独”手干扰不只这一次。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谢郁女士指出,台湾当局几年前曾试探将“故宫”改名为“福尔摩沙展览馆”、“万国博物馆”,还要将“故宫”一分为二成“台湾馆”和“中国馆”,把馆藏文物也一分为二成“台湾文物”和“中国文物”……这些动作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企图抹掉中国印记,割裂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
台湾研究所徐博东说:“我至少去过3次台北故宫。每次都看到很多台湾青少年在参观。台北故宫文物给台湾青少年以‘我是中国人’的巨大影响,激发他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而这些都是‘台独’分子不愿意看到的,他们要从根上让台湾青少年忘掉自己是中国人的事实。”
徐博东认为,要提醒人们警惕,“下一步,台湾当局很有可能给台北故宫‘改名’”,通过更名把大陆变为“外国”,“用心极其险恶和狭隘”。
■借“故宫”推行分裂主张
谢郁分析指出,民进党2000年上台以来,“去中国化”的动作一直没有停止。此次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是他们非常想做、也一直在做的。徐博东则认为,此次对台北故宫的“去中国化”动作,“显然是扁当局‘台独’时间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邵宗海先生表示,此次修改台北故宫“组织条例”不单纯是一个“去中国化”的动作,是台湾当前主政者不断推动的“台独”系列动作中的一环,这个动作不容忽视。“虽然‘去中国化’不是靠行政措施就能够达成的,而且对我们这一代不会产生影响,但台湾的主政者在教育上贯彻‘去中国化’的做法,使之影响下一代青年和儿童,会使他们在观念、感情上与中国分隔、陌生,对于民族没有清楚的概念。这对两岸关系是一个隐患。”据《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