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部最新的《皇家赌场》之前,007系列大概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低智电影。拍的人和看的人都可以完全不用脑子,40多年来,大家一直在解一道答案早已心知肚明的题。虽然邦德英俊的面孔,邦女郎曼妙的身材,以及各式高科技产品一直在变换,但等号后面男人的终极痴心妄想,决定了这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方程式。香港的电影译名向来随便得让人难以忍受,但这随便在007身上却是恰如其分。从1962年的《铁金刚勇破神秘岛》到1989年的《铁金刚勇战杀人狂魔》,在整个007系列以冷战为生存理由的黄金时期,坚定不移地采用这种“主谓宾”齐全的固定格式。如此不假思索,倒是与007电影骨子里的公式化十分默契。虽然这种命名方式让英语不好的同志看完电影总是记不住名字,不过也无所谓,反正这些片子根本就长得一样。
007电影最大的卖点,就是不顾现实地硬来。把男人的梦想统统弄进来,每一个都推向极致,然后直截了当地兜售给你。相貌英俊,思维敏捷,举止优雅,谈吐幽默。开最好的车子,用最先进的电子产品,以最安全的方式发泄暴力。永远不用为金钱发愁,拥有蔑视一切世俗权力的至高权力。假工作之名满世界旅游找刺激,顺路猎艳各色美女。最重要的,美女们都深明大义,主动献身之后全部主动撤退,绝对没有纠缠不清,她们爱的就是你的不负责任。
007最著名的两句台词,其中一句是喝马甸尼之前的“摇匀,不要搅拌”。这句话其实是电影的中心思想,把男人的痴心妄想端给你的时候,要像鸡尾酒一样混在一起,不能独沽一味,这样才过瘾;但是,味道要简单、直接,不要搅和高深的艺术、思想。
据说007之父伊恩·弗莱明的原著小说写得非常好,属于最好的间谍小说之列。与低智的电影完全是两回事。007系列电影的前13部改编自他的小说,他在世时似乎对电影的成功感觉有些微妙。不知道弗莱明如果看到这部“回归现实”的《皇家赌场》,会不会有“正本清源”的反应。导演马丁·坎贝尔表示,“克雷格扮演的新邦德将显示出更富于人性的一面。最重要的是,邦德会犯错误,会感到紧张,并且不想靠暴力解决问题。另外,在新片中邦女郎不再是应景的花瓶角色,邦德这一次将真心爱上邦女郎。”
这是一次有预谋的颠覆,从当初特意找来外形普通的克雷格接布鲁斯南的班就开始了。与第二代的乔治·拉赞比和第四代的蒂莫西·道尔顿不同,这两人以不倜傥的外型大行风流之事,当然落得个惨淡收场。《皇家赌场》的出发点是将邦德由神还原成人的全面颠覆,因此克雷格的粗犷是针对肖恩·康纳利、罗杰·穆尔和布鲁斯南的英俊有备而来。从商业上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投机,反其道而行之制造了足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
成年男人的童话已经上演了四十年,电影里那些曾经异想天开的童真道剧,已经成为投资方索尼的新产品宣传工具,你就知道没有什么不被现实击得粉碎了。不过,《皇家赌场》既是007系列的新生,也是死亡。这个悖论是颠覆经典的必然结果,尤其是对于007这个“史上最长寿的系列电影”,来得就更彻底。虽然克雷格的下一部007已经在进行中,但毕竟除了007的名头,“现实主义”的《皇家赌场》和《谍中谍》之类的动作片已经没有了本质的区别。新邦德更接近原著,更符合现实的逻辑,只是,没有了被刻意颠覆掉的独特气质,新鲜感过后,如何才能不泯然众生?
之前有统计说全世界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看过007电影,多么成功啊。以一个低智的套路当红40年,至少是一个好的提醒,我们很多时候不像自以为的那么聪明、深沉,有思想。
除了“摇匀,不要搅拌”,邦德的另一句更著名台词是杀坏人之前的“我的名字是邦德,詹姆斯·邦德(My name is Bond,James Bond)”,现在可以这样翻译:“嘣,詹姆斯·邦德”。终极男人邦德先生,终于,中枪了。
据《南都周刊》
007电影最大的卖点,就是不顾现实地硬来。把男人的梦想统统弄进来,每一个都推向极致,然后直截了当地兜售给你。相貌英俊,思维敏捷,举止优雅,谈吐幽默。开最好的车子,用最先进的电子产品,以最安全的方式发泄暴力。永远不用为金钱发愁,拥有蔑视一切世俗权力的至高权力。假工作之名满世界旅游找刺激,顺路猎艳各色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