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周明露
“中国的中小企业占了企业总数的99.8%。每年注册民营企业15万家,而消亡的也有10多万家,有60%的民营企业五年内破产,80%的企业在10年内消亡。”在浙江大学经济学院MBA高级研修班上,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王曙光分析以上数据时提到,中小企业应该积极寻找“长寿机制”,改变这种一边不断大量出生、一边不断大量死亡的状况。
办企业就像跑马拉松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见,马拉松比赛开始时,所有的运动员同时从起跑线出发,这时很难看出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有点像办企业,一开始多如牛毛。”王曙光说,“但是,马拉松比赛越进行到后面,队伍就越长,运动员和运动员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这时就是表现出了差异性。如果一味把企业的准入条件放低,没有理性地办企业,对企业发展没有长期考虑,你在马拉松比赛中就会被拉得更远。”
王曙光说,马拉松现象就是针对目前一些企业的跨越式快速发展提出的观点。他打了个比方,办企业就跟开车一样,开快车的不一定是好司机。“小心驶得万年船”,稳定是安全的保证,企业发展越快越容易暴露出内部的问题。
“如果你要把企业作为一个可持续项目经营下去,要打造百年企业,必须把企业当作马拉松运动员来培养。”王曙光建议,企业刚起跑时,不要把自己的精力拼命用掉——一开始领跑的,大多是不成熟的运动员,跑不了多远就被别人超过了,真正拿冠军的运动员,速度是均衡的。
企业家要会看气象
“现在大家看完晚间新闻联播,接下来看什么?”王曙光问大家,得到的答案十之八九是天气预报。这是为什么呢?王曙光说,在资讯时代,大家对信息非常关注,普通商人也能从气象中看出商机。
王曙光表示,中小企业要活下去,同样要把握企业生存的大气候。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必须把自己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大气候当中,这一点非常重要。王曙光举例说,很多年前曾经有两家企业,都想在某市郊区投资地产,并各自派员工前去调查情况。结果,A企业员工考察之后,向公司报告说:“那里人口稀少,房产业发展机会渺茫,房子建好了也不会有人来住。”而B企业的人考察之后,向公司报告说:“该地虽然人口稀少,但那里环境优雅,人们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定会喜欢在那里生活。”果然不出B企业员工所料,随着城市的生活节奏日益紧张、土地资源稀缺,城里人越来越向往郊区的别墅生活,农家乐更是办得如火如荼,而且,住在郊区还不会遇到城市停车难问题。
企业家要会预见,不要拼命
“为什么有的企业提出永远不落在别人后面的口号,有的企业把创新放在第一位,还有企业要比口碑、比眼力?这就是企业家的预见力。”比起对企业的掌控,王曙光更看重企业家对未来的预见能力。
“如果你无法预见将来,怎么打造百年企业?”王曙光举了个例子,十年以前,温州很少有企业家做制造业机械加工,有一个企业家却认为,别人都做的产业自己偏偏不做,却看好液压机械的作用。于是,虽然他的企业规模不大,还是决定做这个项目,还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这看出他对市场的预见力,这样的企业家对社会的分析、对市场的判断具有相当的眼光。别人做贸易的时候他不做,他买设备和流水线、搞液压机械,三年以后,他就几乎占领了整个市场。”
很多企业家见到王曙光都诉苦:“王教授,这是人过的日子吗?一年光在国内坐飞机就要花几十万元。”由此可见,这些企业家生活节奏之快、压力之大。王曙光倡导,企业家应该过5+2的生活,即5天拼命地工作、剩下2天努力不工作。“要给自己挑战,把自己从工作状态拉出去。”王曙光曾经调查过,企业家一年究竟有多少属于自己可支配的休息时间?结果发现,很多企业家一年只有10天的休息时间。“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的生活方式,才能塑造健康的身体和开阔的心胸,这样企业家也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关注和理性地思考企业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