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9版:每日新闻·调查
3  4  
PDF 版
· 于大伯第83次为儿相亲
· 七大因素导致“迟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于大伯第83次为儿相亲
  自从前年夏天杭州万松书院举办首次相亲会以来,家住萧山的于大伯为了儿子的婚姻,每期必到,已联系和相见的女孩有100多位。

  于大伯的儿子是某企业单位的工程师。“儿子本科毕业,身高有1.85米,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最好能找个条件相当的女孩子,条件不要太好,也不要太差,这样才般配。”于大伯说。

  至今,于大伯儿子仍没相中合适的女孩。1月27日,周六,他第83次到万松书院为33岁的儿子相亲。

  上午9时许,万松书院依然人流如潮。阳光和煦,毕竟刚过腊八,寒意仍浓。在众多大妈大伯的身影中,于大伯抄记着女孩们的个人信息。

  (场景再现)

  “唉!各方面条件不错,就是职业,和我儿子不相配。”

  “这位姑娘,你是哪儿人?在什么单位工作?家里有什么人?”上午,在相亲人群中,一位戴眼镜的女孩,引起了于大伯的注意,他上前和她攀谈起来。

  “这是我儿子的照片,还有学位证书、护照等复印件,你可以看看。”于大伯听到那位女孩的自我介绍,还满意,随即递上了儿子的信息。 女孩是扬州人,边上她的母亲也来了,看过于大伯递过的信息也较为满意。在现场,他们相互留下了彼此的信息。

  专家点评:“门当户对”,是当下家长为子女择偶时的口头禅。但今天要讲究的门户相当,并不指男女双方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学历的一致或相似,更多的是指当事人文化的同源。特别是指双方各自带到婚姻中去的,自幼在家庭里业已形成的一些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性,如果两个文化异源的夫妻生活在一起,可能带来较多的价值或文化印记冲突,双方又无法适应改变的话,和谐的生活终难达成。由此,于大伯为儿子框定的择偶条件其实并不是最明智的抉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调查 A0009 于大伯第83次为儿相亲 2007-1-30 48257178002CE173482572720038B0F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