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7版:每日新闻·民声
3  4  
PDF 版
· 不回家的你
别把孤单留给自己
· 这种怪钥匙
谁能配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1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不回家的你
别把孤单留给自己

●网友发帖邀请留杭异乡人一起过年
●本报征集“一个人的除夕夜”故事

  不回家的你

  别把孤单留给自己

  ●网友发帖邀请留杭异乡人一起过年

  ●本报征集“一个人的除夕夜”故事

  ■本报记者 葛晓娟 王磊

  1

  “记得去年的除夕,天气很冷,我因为没带钥匙,又加上有点饿,所以到小店里吃了一碗面,顺便可以取取暖,这家店我进入时没有一位客人,只有店员们在分享着老板娘从超市买来的零嘴,显露出快乐的神情,我霎时感到了孤独。

  后来进来一位男子坐下吃东西。我很诧异,因为在爱中长大的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孤身一人在这个团聚的时刻,在这儿出现。后来才知道,他不回家是因为回家的车费太贵。他的眼神告诉我,他很想家,那一刻,外面的烟花很美。”

  2

  这是最近几天,杭州本地一个论坛上,一位网名为“书拉密女1”的网友写的故事(略有删改)。书拉由此有了一个很想邀请今年不回家过年的人一起过年的想法。这个想法一在网上发出,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短短几天,回复的帖子已达到180多楼。

  书拉在帖子中说,她亲身经历的那个故事,让她“在生命中第一次领略了孤独”,她很想为回不了家过年的人做点什么。尽管一开始,她觉得社会复杂,事情真要做起来,估计会有很多麻烦。但她后来还是在网上公布了她的活动方案: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点和帮忙。

  单亲的家庭,民工朋友和他们的孩子,身体条件允许的长者,因各种情形未能和家人团聚的人们,都在书拉的邀请之列。同时,书拉还期待,网友们能提供各种建议,为集体过节提供各种各样的构思。

  网友们在赞美书拉的提议之外,也充分响应号召,纷纷贡献了自己的智慧。网名为“递快”的网友说,他家有400平方米的大场地,可以提供给大家,也有网友愿意帮忙布置晚会现场,有网友一口气就拿出3000元作为办年夜饭的投入……

  大家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就像一个大家庭在操办一次热闹的年夜饭。他们说,哪怕只是在一起吃顿热乎乎的水饺,也好。他们说,要完成这件事,需要每一位更真诚、更同心协力。他们说,也许这个过程只有付出而没有诸如年终奖之类的物质激励,但却可以学习到“施比受更有福”!

  几天来,记者一直在关注这件事。这个事情的发展,更像一个温情脉脉的故事。联系书拉做采访很困难。记者多次与她联系,她都不愿意多说什么。她只是说,她之所以这样做,只是想让每一个不能回家过年的人,能把孤独感降到最低。

  “除夕夜的烟花很美,一个人的除夕也要快乐。”因为工作的关系,记者也经历过一个人的除夕夜。那是4年前,办公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值守热线电话,外面的烟花把杭州映衬得分外美丽,电话里传来读者真心而热切的新年问候。恰在此时,手机里也传来家乡父母的声音,眼泪就在这个时候涌出。

  3

  因为工作或者生活的种种原因,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选择。也许我们都曾有过一个人的除夕夜。那一个烟花灿烂、合家团聚的时候,你是怎么过的?你是不是害怕孤独寂寞,而把电视机打开,声音调得最大,把屋子里填充得满满的,不留下任何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你是不是曾经一个人开车在寂寞的街道,肆意穿梭在各种行车道间,感受城市难得的畅通路况?又或者找到一个可以放声唱歌和哭泣的小空间,让想家的泪水肆意流淌……

  本报今起征集“一个人的除夕夜”故事,如果你愿意和读者分享你在那一夜的感受,请拨打本报交互热线96068(非声讯电话),或者发送邮件到qbds@zjnews.com.cn(请注明姓名与联系方式),我们在这里倾听。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民声 A0007 不回家的你
别把孤单留给自己
2007-1-30 钱江晚报a00072007-01-3000029;钱江晚报a00072007-01-3000026;钱江晚报a00072007-01-3000024;钱江晚报a00072007-01-3000027;钱江晚报a00072007-01-3000004;钱江晚报a00072007-01-3000028;钱江晚报a00072007-01-30000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