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个寒假,我要去看看淳安水库边的小学。”“我打算给开化的乡村老师做一次心理辅导。”“不知道岱山农村班主任生存现状怎样,我去瞧瞧。”……昨天下午,在浙江教育学院会议室,该校副院长徐颂列等20位教授郑重地在“田野大课堂·教授春节下乡送文化年货特别行动”倡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从明天起,本报记者将跟随教授们陆续启程,奔向田野。
中央1号文件激动人心
自去年12月8日本报发出“杭城教育反哺乡村”号召以来,得到杭城100位中小学优秀教师的响应,与浙江100位乡村教师结对,并于当月16日在桐乡上了田野大课堂的第一课,省教育厅、杭州师范学院的教授专家们一起和本报记者体验了别有风味的田野大课堂。
从今天起,流动的田野大课堂又将在2007年新春迎来它的第二课。“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央2007年关于新农村建设的1号文件于1月29日下发,连续4年同一命题,锁定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农村教育为培养有文化的新型农民提供智力支持。为此,本报与浙江教育学院20位教授共同发出倡议,希望教授们利用寒假回乡的时机加入田野大课堂的队伍,为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助一臂之力,在城乡架起互通立交桥。
据悉,浙江教育学院去年在温州、湖州和丽水等地开展了支教活动,共有8725名教师直接参加培训。听课的老师们说:“能在自己的家门口,零距离接触名师,实在是一种享受。”所以对他们来说,下农村是一种常态,但这次春节下乡,透着一股不一样的年味儿。徐颂列副院长说:“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农民,我们要向着农民烧心香,我们的心里要充满那农民的甘苦。”
教授的年货都与众不同
这回,大学教授们将从明天起陆续启程,赶赴常山、淳安、松阳、景宁等地,送上最有文化味的年货:该校人文学院教授朱仁宝打算回老家海宁谈桥乡寻访当年自己亲手创办的学校,她告诉记者:“那是三四十年前的事了,因为隔着条河,那时孩子们要上学都得撑船摆渡,好想看看学校现在变成什么样了,再和现在的校长老师们一起谈谈学校的未来。”
教管学院教授汪潮则记挂着:“城里的孩子从小学起就开始请家教了,可农村娃没那么好福气,我到老乡家给他们孩子当回义务家教。”
信息学院院长王治文教授正在寻找浙江省规模最小的小学、海拔最高的小学、离杭州最偏远的小学,他打算走进去了解,并利用自己计算机的特长看看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可行性。
高亚兵教授要走进衢州留守儿童的家,她是带着省妇联的一个课题下乡的,同时也要利用自己心理学的特长,给当地教师做一次心理辅导;肖远军教授则想跟随松阳农村教师做一次家访。
本报记者明天就将陆续跟随这些心系乡间的教授们远行,送一瓣心香,上一堂田野大课堂的新春特别一课。请关注本报后续报道。
本报记者 沈蒙和 梁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