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一大早,顶着凛冽的寒风,本报记者专程来到位于杭城北面的“浙江诗人之家”,将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浙江日报》钱塘周末版送到早就等候在那里的民工诗人们手里。曾被《人民日报》报道过的“民工诗人”陈永安仔细看着头版上刊登的“民工文学创作大赛开锣”的消息,激动地说:“党报举办民工文学创作大赛,这是对我们广大民工的关心和爱护,我一定要努力写出好的作品,积极参加这次大赛。”
省作家协会主席黄亚洲也一大早赶到“浙江诗人之家”,他对在座的民工诗人们说,民工文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文学式样,浙江日报这次办了一件好事,关注民工生活,培养文学新人,这为我省文学创作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我们省作协一定全力支持这次大赛。
当记者把报纸送到丁桥镇杭州玫隆食品公司职工们的饭桌上时,许多人顾不上吃饭,就津津有味地看起民工文学创作大赛的消息来。来自安徽的丰爱玲告诉记者:“在我厂200多位外来同伴中,下班之余舞文弄墨的大有人在,许多人都做过作家梦、诗人梦,民工文学创作大赛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放飞文学梦的大好机会。”
昨天上午,本报宁波分社也专门派人把100份《浙江日报》钱塘周末版送到了奉化市西坞街道力邦社区。力邦社区是一个外来民工居住相对比较集中的社区,有2800多居民,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有不少民工文学爱好者,他们还组成了一个青年文学社。社区居委会常务副主任蔡荣华高兴地告诉记者:“这下阿拉社区的民工文学青年也有表现的舞台了。” 本报记者 张品方 章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