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卢科霞
支教贵州的宁波姑娘孙连芳前天拖家带口回到宁波过年。从走下火车的那一刻起,孙连芳和丈夫心里就很不安:一直反对她留在贵州的父母,这次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她?回到家后,母亲热情地伸出了双手,父亲虽然没有说话,但看到小外孙女,脸上终于露出了微笑。这个微笑,孙连芳等了6年。
昨天,孙连芳一脸幸福地说:“回到家真好。父母的理解让我感到真正爱的温暖。”
一下车就被鲜花包围
前天下午3点50分左右,贵州至宁波的列车慢慢地开进了火车站,扎根贵州支教的孙连芳(详见本报1月24日报道)刚走下火车,一大束香水百合就塞到了她手里: “欢迎回家过年!”随后,一束束鲜花和一声声问候涌来,孙连芳有些惊讶,手上14个月大的女儿袁子衿很好奇地看着,丈夫袁仁炘马上接过女儿。
送鲜花的是孙连芳母校宁波工程学院的学生。工程学院经管学院副院长朱美燕说,趁这次孙连芳回家过年,学校想和她商谈与贵州学生结对事宜,谁知同学们听说了,纷纷赶来迎接。学生们来得太多了,连来接孙连芳的三姐与三姐夫都靠不近孙连芳一家。
离家越近话也越少
一行人分坐两辆车前往孙连芳老家——— 鄞州区高桥镇江南村。丈夫袁仁炘和姐姐、姐夫坐一辆车,孙连芳则抱着女儿坐朱美燕老师的车。朱老师是孙连芳大学时代的老师,师生俩几年未见,从坐上车就不停地唠家常。
老师:“是不是村姑回来了呀?你看看你,人变老了嘛。”
孙连芳:“哈哈,村姑就村姑嘛,那你是接村姑进城了!”
在汽车上,孙连芳一直在张望车外面的景物。离家越来越近,孙连芳的话也越来越少,似乎突然有了心事。
妈妈烧了一桌家乡菜
到家了。孙连芳抱着女儿走进家里,反对她支教和留在贵州的父母,这次会是什么态度呢?
母亲不在客厅,孙连芳领着女儿到处找,来到厨房,看到母亲正在灶台旁忙着做汤圆水泊蛋。孙连芳叫了一声“妈”,母亲没有应答,依然低着头搓汤圆。 “叫外婆!”孙连芳催促着女儿,这次,母亲终于抬起头,眼里含着泪花:“来,让外婆抱抱。”她放下手中的活,抱过正向自己蹒跚而来的小外孙女。
汤圆水泊蛋热腾腾地出锅了。孙连芳的姐姐们忙着招呼妹夫袁仁炘:“这是咱们宁波的风俗,女婿来了要吃‘汤圆水泊蛋。” “是吗?”在贵州土生土长的袁仁炘感到很新奇,很高兴地坐上桌吃。
为了好好款待女儿,母亲特地烧了一桌宁波家乡菜,孙连芳看着盘子里的螃蟹和大虾,调皮地说:“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外公见到外孙女露出微笑
孙连芳到家一个小时后,在村委会上班的父亲叼着一支烟走进家里。
自2000年孙连芳决定扎根贵州,一直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父亲曾说过“断绝父女关系”、“死也不会去贵州”看望她的话。6年多来,他虽然牵挂女儿,但始终不理解她的选择。
“爸爸回来了。”袁仁炘放下手中的碗筷站起来问候,老人没有看女婿,淡淡地应了一声,表情淡漠地向厨房走去。屋里气氛顿时有些尴尬。
“子衿叫外公,外公回来了。”孙连芳起身,一边看着爸爸,一边让女儿打招呼。小女儿睁着一双漂亮的大眼睛看着面前陌生的外公,嘴巴里咿咿呀呀地叫着。老人停下脚步,看了看孩子。
“叫外公抱抱。”三姐催促她。袁仁炘马上从孙连芳手中接过孩子,递到孙父面前。
孙连芳的父亲稍稍迟疑了一下,抱过了孩子。怕烫着小外孙女,他赶紧取下嘴里的烟,脸上浮上一层微微的笑容。
家中所有人都舒了一口气,孙连芳的喜悦也浮上脸庞。
我知道我还是父亲一直牵挂的女儿,他一定会理解我的。他的笑,我等了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