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日,戴尔公司宣布,迈克尔·戴尔将接替凯文·罗林斯出任公司首席执行官一职,任命即刻生效。同时,戴尔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
戴尔公司董事会表示:“迈克尔·戴尔的远见卓识与领导能力对确保公司在IT业内保持长期领先十分重要。戴尔本人创立了直接模式,并在过去23年中为公司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目前情况下,戴尔是重新执掌公司的最佳人选。”
1984年,迈克尔·戴尔用1000美元创建了戴尔公司,并且开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模式——去除中间商,直接将计算机销售给客户。戴尔本人从公司创立之初即担任董事会主席,并于2004年之前一直兼任公司首席执行官。
从小显示商业头脑
戴尔出生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从小天资聪颖,人称小神童。小学三年级的戴尔在杂志上看到一则广告:只需通过一次简单的测试,就可获得高中文凭。戴尔挺喜欢学校,无意逃避,但那时的戴尔,就有一种强烈地走捷径的思想。他对日复一日的教育制度已经不太耐烦,既然有一种快速而简单的途径,他怎能不跃跃欲试?于是,小戴尔准备连跃9年,申请考试,以获得高中文凭。一天晚上,一位测试公司的女雇员找到了戴尔家,她说明了来意,令戴尔的母亲惊愕不已,从浴室里叫出八岁的戴尔。无论是测试公司的人还是戴尔的母亲都认为这只是戴尔的一个恶作剧而已,但实际上,戴尔对这件事的确是很严肃、认真的。
这种着迷于消灭中间环节的个性,可以为未来戴尔为什么越过中间商,创新地实施直接销售找到某种程度的解释。
9岁时,戴尔从父亲手中获得了第一本支票,开始了自我理财的经历。而真正让戴尔尝到直接甜头的是在12岁。戴尔朋友的父亲是个贪婪的集邮迷,受到感染的戴尔和他的朋友自然也对集邮情有独钟。为了集邮,12岁的戴尔到离家不远的中国餐馆打工。他开始阅读集邮杂志,发现邮票价格总在不停地上涨。戴尔的母亲是股票经纪人,从小的熏陶使戴尔开始从邮票中嗅到了商机。戴尔从拍卖商那里买来邮票,也将邻居们的邮票汇集过来,在《Linn邮票杂志》上刊登戴尔的邮票广告。结果大出意外,戴尔一下子净赚了2000美元。这是他一生中的第一笔买卖,也是他第一次认识到削除中间商的巨大威力。
三年成就PC传奇
后来,戴尔还有新的爱好,那就是计算机。在15岁生日那天,戴尔为自己定购了一台AppleⅡ。一买到家,他就将这台昂贵的宝贝拆解了,父母大为气愤,以为戴尔是要搞坏它,实际上他只想看看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
与许多真正的计算机爱好者不同,戴尔没有迷恋Apple,IBMPC一出,他就移情别恋,认为IBMPC比Apple更有潜力,而且戴尔又挖掘到了商机。他发现,一方面本地的一些计算机批发商接手的PC机无法及时出售,而另一方面用户又无法得到他们所希望配置的计算机。于是,戴尔就到批发商那里将积压的PC机以批发价买回,再在机器上增加一些特性,如更多的内存和磁盘驱动器,然后在当地报纸上登出很小的、只有一页纸的广告,以低于零售价10~15%的价格出售这些计算机。后来,戴尔回忆说:由于批发商的高价与用户得到的服务有差距,这给他作直销创造了机会。
1984年1月2日,戴尔注册了PC有限公司,在当地报纸上打出广告。此时他的每月收入已达5~8万美元。5月份,一年级课程考试完毕,戴尔计算机公司成立,注册资金为1000美元。他的工厂也从宿舍移到了一个1000平方英尺的办公室中。生意蒸蒸日上,戴尔决定暂时休学。因为大学规定,可以休学一学期。如果生意不好,还可打退堂鼓。但实际上,这一退,戴尔就走上了PC业的不归路。
1986年,戴尔年收入已达6000万美元。到了1987年3月,才22岁的戴尔就被美国学院企业家协会评为1986年度的青年企业家,由此在美国商界脱颖而出。这时一个更大的计划浮现在他的脑海中:向全球扩张。对于这家年幼的公司来说,这似乎是一个疯狂的念头。戴尔将目标谨慎地圈定为加拿大、英国、德国和法国。这是市场竞争相对薄弱之地。1987年,英国分公司成立,有22位记者参加了成立大会,其中21位预测戴尔会失败,因为英国没有人会直接向厂商购买电脑。回家去吧,他们说。但到1998年,英国分公司规模已达20亿美元。
1987年10月,公司准备通过公开方式融资2000万美元,就在公司准备成立时,股市突然崩溃。但是奇迹发生了,那个黑色星期一早晨,戴尔融资2300万美元。1988年6月,戴尔公开上市,融资3000万美元,市场价值达到8500万美元。这就是一个商业新创意。1000美元和一间大学宿舍,经过三年的发展在戴尔的手中成为传奇。
十年内360倍增长
上世纪90年代初,戴尔的发展如同脱缰野马,收入平均年增97%,净利更是达到166%。对戴尔来说,似乎唯一的任务就是增长。戴尔把公司的发展方向从一味的“增长、增长、增长”扭转到
“流动、利润和增长”,这三者成了公司真正的方向。从此,戴尔开始了50%以上的持续增长。公司股票价格也如火箭一般,完全无视地球引力,扶摇直上。
1998年,戴尔收入达到180亿美元。它创造了公司市场价值十年内上升36000%的奇迹,其中1998年就上升200%,成为PC厂商中的领头羊。
1997年、1998年和1999年,戴尔都名列《商业周刊》评选的“年度最佳25位经理人”之中。海德里克(Heidrick)和斯卓格斯(Struggles)等知名高级经理人猎头公司称戴尔为“富有影响力的首席执行官”。
2001年,戴尔曾荣获《首席执行官》杂志“2001年度首席执行官”、《Inc》杂志“年度企业家”、《PC Magazine》杂志“年度风云人物”、《Worth》杂志“美国商界最佳首席执行官”,《金融世界》和《工业周刊》杂志“年度首席执行官”等称号。
2003年在《财富杂志》2003年商界10大影响力人物和《金融时报》的最受尊敬的世界领导人中都可以看见“戴尔”两个字。
华尔街充满期待
2004年7月迈克尔·戴尔退休之后(继续担任董事会主席),凯文·罗林斯成为了当时这家全球最大电脑公司的新CEO。虽然从那时候开始,戴尔公司的业绩就连续低于华尔街预期、公司财务状况不尽如人意、甚至还遭遇了电池召回、高管跳槽等“天灾人祸”,但迈克尔·戴尔仍给了他足够的时间。2006年9月,美国媒体和华尔街几乎集体要求罗林斯下台,但戴尔明确表示不会更换CEO,他说“罗林斯没有做错。”
迈克尔·戴尔曾评论说,自己的作风更具企业家风格——灵活、激情却不够谨慎,而罗林斯的风格更为严谨。
但是,这位谨慎的管理人员却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最终让迈克尔·戴尔无法接受——他发起了对惠普、联想的价格战。2006年的价格战被称为一场“两败俱伤”的战斗,但是,凭借管理方面的优势,惠普在战斗中胜出,在时隔三年之后,重新登上全球PC出货量的冠军宝座。
在罗林斯离开前几周,戴尔又得到了三年来的第二个亚军名次。这可能突破了骄傲的迈克尔·戴尔容忍的底线。
2006年9月,在首次失去第一名宝座后,凯文·罗林斯和迈克尔·戴尔宣布了戴尔2.0计划。这项计划将改变戴尔一贯的直销策略,增加了对新兴市场、售后服务、产品设计等方面的投入。换言之,追求出货量已经不再是戴尔的唯一目标。
罗林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不同的市场我们总是想成为第一,但第一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标准。有时候是比较出货量,有时候是比其他的东西。”“亨利·福特曾经说过,只会赚钱的公司肯定不是伟大的公司,我们现在把环保、降低能耗等当作目标。”
这样的说法可能更符合大学里的管理学讲义,但明显违背了华尔街的伦理。美国ABC财经频道尖锐地指出,罗林斯的错误在于“使一家伟大的公司陷入窘境”。在华尔街看来,没有什么比这更不能容忍了。
在宣布迈克尔·戴尔复出的当天,戴尔公司股价上升了5%。这也许可以看作华尔街对这位创始人的欢迎辞。要知道,过去的两年多来,戴尔的股价已经下跌了超过4成。
迈克尔·戴尔比罗林斯年轻十岁,是全世界最年轻和最富有的人之一。十几年来,他几乎白手起家创办了戴尔公司。他创造的“戴尔式直销模式”总能保证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这曾经让全球竞争对手感到惧怕。最重要的是,他曾经亲手把戴尔公司送上了全球PC王者的宝座,也曾经无数次把戴尔公司从深渊边缘挽救回来。
戴尔公司董事会表示,迈克尔·戴尔的远见卓识与领导能力对确保公司在IT业内保持长期领先十分重要。在目前的情况下,“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比迈克尔戴尔更适合该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