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书香成了沟通人心的桥梁,新知从都市向农村延伸。近日,本报推出的“让苦孩子拥有人生的第一本课外书”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出版社、书店和读者都纷纷慷慨捐书,本报的热线电话响个不停。截至昨晚21点,本报编辑部收到的捐书册数已经达到了9800多册。我们等待着回家过年的民工父母们来报社领取图书,将社会各界的浓浓情谊和书香作为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带给远在乡村的孩子们。
晓风书屋昨日向本报捐赠各类儿童图书100余册。朱钰芳经理说,作为一个成天与书打交道的人,总是希望书香能浸润每一个人的心灵,而课外书匮乏的农村孩子尤其需要社会的关怀,因为他们的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未来。
本次活动也打动了许多小朋友的心。正在读小学六年级的诸正昊小朋友和妈妈来到本报编辑部,将他从前读过、仔细收藏的童话书、故事书都交给我们。诸正昊说,看了本报近日的《在乡村,100只小书包里几乎没有课外书》的调查报道后,他总是无法忘记那里的小朋友们渴望的目光。“我们都是同龄人,我有书看,他们也应该有书看,我想让他们也知道书中那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很多读者对那些曾给自己带来阅读快乐和教益的图书十分爱惜,一捆捆分门别类整理得整整齐齐,就像“嫁”心爱的女儿一般,期待它们给未来的小主人带来快乐。有的读者家中没有合适的儿童图书,便特意跑到书店精挑细选,一箱箱崭新、散发芬芳的图书承载着他们满心的热望。在银行工作的刘女士虽然身怀六甲,却仍然在丈夫的陪同下从家中赶来,手中提了一大包童话和图画书。她说,正在孕育生命的她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希望乡村中的孩子也一样充实、快乐和幸福。
也有读者在捐书的同时,向本报建言献策。大四男生吴天翊不仅送来很多书,还由我们的活动想到了一个金点子,建议建立一个藏书流通机构,让有需要的人能很方便地找到需要的图书,也减少了图书的闲置和浪费。
春运已经开始,离农民工回家过年的日子一天天近了。农民工朋友,在你那放满了年货的行囊里,加一本给孩子带去快乐和安慰的课外书吧!
温馨提醒:今天下午2点起,农民工朋友可到体育场路178号浙江日报营业大厅“钱江发行”服务台领书,请带上身份证,每人限领5本。
本报实习生 王秀卿 本报记者 陈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