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麻辣新闻1月24日推出“新农村设计·大学生7日驻村手记”以来,我省10余所高校积极响应,并千方百计利用网络、手机短信、学生QQ群等,通知已返回老家的大学生,利用寒假参与农村社会实践活动。
然而,从各地大学生陆续发回麻辣大本营的“7日驻村手记”来看,不少文章游离于“村干部助理”的角色之外。分析原因,很多大学生在农村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其一:下乡盲目,思路一团麻。从来稿看,不少大学生提出“我下乡去干什么”的疑问。
其二,把自己当游客,实践报告写成“下乡游记”。而没有想过,作为大学生的我,能够为扭转乡村落后的面貌,出点什么力?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帮助出一些开发当地优势资源、建设新农村的金点子总可以的吧?
其三,提不出问题,找不到角度去研究。浙工大药学院生物制药专业的钱炜同学说:“我们走访村民,聊到‘平时你们是去村卫生院看病,还是找土郎中看病’时,村民说,我们一般不去村卫生院看病,除非吃中药没效果。他们认为,一方面药品贵,自己舍不得花钱;其次那些农村卫生院的医生医术不太高,留不住好医生……”也许,这就是民情,学医的大学生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去调研。
其四,弄不明白“村干部助理”的角色。常山县芳村镇的镇委陈书记告诉大学生:“其实村干部很难当,尤其是做一些村民工作时尤其困难。如果你们来我们这边当村干部助理,我第一件事就是带你们一起去做工作……”所以说,大学生下乡的第一步,要主动与这些村干部取得联系。
离开学不足1个月了,但愿下乡的同学能够从本文中有所悟,调整好定位,在后面的实践活动中更贴近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