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本报发起的“让苦孩子拥有人生的第一本课外书”活动中,杭师院附高一举向本报捐赠了4000本课外书。昨日,本报在《在乡村,100只小书包里几乎没有课外书》报道过的磐安县九和中心小学所在的九和乡专门派车来杭,该校将饱含着杭师院附高师生的温情的1000本课外书运回山区,送到了渴望课外书的孩子们手中。
近日,本报还将开通直通车,陆续将2000册图书直接发送至本报报道过的余杭舟枕中心小学和径山镇潘板中心小学漕桥分校,以及嵊州金庭小学。
山里孩子们抢着要看课外书
昨日,记者致电九和中心小学胡普亮校长,他很高兴地说:“孩子们看到这么多书,都抢着要看呢!真是谢谢喽!”但是,对于只有2000余册藏书的九和中心小学来说,这1000册书可是宝贝。胡校长说,孩子们要看到这些书还得等等,等老师把这些书整理、登记入了学校图书室,才可外借。
杭师院附高团委书记张琦老师说,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同学捐献图书,并把这些图书送给贫困地区的学校。此次,本报发起了捐书活动之后,杭师院附高又一次发动师生捐献图书,孩子们毫不吝啬地将心爱的课外书捐献出来。
让“钱报图书室”开到乡村小学
我们的活动还触发了读者的一些金点子。昨日,一位安徽黄山的民工凌建民来到本报编辑部,表示希望带一些图书给村小学的孩子们。他说,他的母校柳洲村小学设幼儿园至4年级,但是整个学校只有50多个师生,别说图书室了,连课外书都没有一本。所以他很想在本报的帮助下,为孩子们设一个图书角。
考虑到凌建民的好意,本报编辑部特意让他为孩子们带上了近百本图书。临走时,他说代村里的孩子谢谢这么多好心人。
来自江西鄱阳的王顶南的愿望也颇为类似,村里的尧山中学只有一个篮球场,学校没钱开设图书室,他希望能带一些书给学校的孩子们。“这个活动可以持续不断地开展下去,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在乡村学校建立一批‘钱报图书室’。”王顶南建议说。 本报记者 陈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