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4版:每日新闻·生命
3  4  
PDF 版
· 大医院开连锁店 家门口共享名医
· 医患欢
· 杭州建立
健康危险因素数据库
· 乱试“偏方”
脚气变烂脚
· 一张电热毯两床棉被
“焐”出42℃高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省卫生强省“十一五计划”5年愿景
大医院开连锁店 家门口共享名医
看病难难在优质资源稀缺,我省拟在四地市建医疗服务区
  本报讯 改变看病难现状要“发展优质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而不是盲目扩张小医院。我省将在杭州、宁波、温州和浙中建设四大医疗服务密集区。所在区的市区不再新设250张床位以下的综合性医院,在县(市)的城镇范围内,不再新设100张床位以下的综合性医院。这是我省卫生强省建设“十一五计划”的5年愿景。

  这一愿景与日前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充分发挥医院公共资源的作用”,“发挥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以及“医院要改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等五项原则吻合。卫生部部长高强近日也在讲话中强调“卫生资源的配置要从群众需求出发”。

  “我省缺的不是一般的医疗资源而是有效率的优质医疗资源。”我省卫生部门研究人员指出,目前我省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不尽合理,优质资源短缺,一般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就像卫生经济学家指出的那样,卫生改革要像其他领域改革一样,大力扶持优质资源,扩大他们的市场占有率,让更多普通的百姓可以分享卫生改革的成果,提高健康水平。

  岁末大医院扩张忙

  就地看病节省费用

  全国人民看病奔“协和”,浙江人民奔“浙一浙二”。优质资源的稀缺使看病越来越难,浙一、浙二等省城大医院加快了向外拓展的步伐。新一轮的扩张结果是各地县医院纷纷“傍”上了省城大医院,挂出了协作医院的招牌。岁末年初,浙医二院与4家县级医院达成了协作医院关系;而此前浙医一院与全省38家县级医院建立协作关系,省新华医院与杭州周边16家县区医院达成协作支持。当地小医院由此纷纷迎来了省城的名医,一些原本无法开展手术也在当地即可完成。分享到优质医疗资源甜头的不仅是县区级医疗机构,患者更是直接的受惠者。

  省新华医院院长吴建民教授每个周末都有半天在余杭潘板卫生院坐诊。上周末,一户造房子的村民出了意外,从高处摔落造成腿部骨折。家属想送到杭州的大医院来,连毛巾脸盆都准备好了。没想到在卫生院拍了X光,吴建民给他做好复位治疗,只要在卫生院住院消炎就可以了,不仅省下一笔不小的治疗费用,也省下了来回的食宿路费。

  设立分院缓解住院难

  管理一体化患者放心

  触须伸向各地市医疗机构的同时,在省城,设立分院也是优质医疗机构扩张的一步棋。继“浙一”“市一”设立分院之后,城东的邵逸夫医院也将入驻城中一家职工医院,省妇保、省儿童医院有望在将来的省医学中心搭建相关的专科分院。

  2010年,我省将花大力建设好一批科研高层次医院,比如在杭州建成2~3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形成省医学中心。在其他宁波、温州等3个地区建设医学副中心,其他设区的市建设好1~2所区域性现代化医院或医疗中心。预计到2010年,全省医疗机构将达2.4万家,每千人口医师数近1.9 人,护士数 3.8人,每千人口床位数5张,接近小康国家标准。其中相当部分将是优质医疗机构扩张带来的。这批优质医疗资源的发展无疑将满足患者疑难重症的治疗需求。

  “无论是分院还是协作关系,优质医疗机构管理的输出是患者感到安全放心的关键。”省卫生厅医政处副处长黄伟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看病不再依赖一两个专家,一两项技术,而更多的是需要依靠团队,需要向管理要效益,2007年医疗年也需要优质医疗机构把自己的现代管理理念向协作医院渗透,提高他们的整体服务水平。”

  本报通讯员 俞欣 王其玲 余宁宁 阮芝芳

  本报记者 王蕊 谷伊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生命 A0014 大医院开连锁店 家门口共享名医 2007-2-7 48257178002CE1734825727A001E4A2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