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8版:每日新闻·市民
3  4  
PDF 版
· 寒假,
为百名读者
免费教钢琴
· 顾家
脾气好还流行吗
· 新年愿望
飞上许愿树
· 回乡过年,
多想给儿女带些漂亮玩具
· 这是一只
有“文化”的砂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2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跟随主人37年,如今又要搬家
这是一只
有“文化”的砂锅

  住在杭州清水公寓的丁女士快要搬第三次家了,可那只跟随自己37年的老砂锅又成了让自己头痛的事。带走,太占地方;不带,弃之可惜。“这可是正宗的宜兴手工砂锅,实在是好东西啊,要是有哪个饭店需要炖东西,随便给点钱或送给他们好了,总算能继续发挥价值。”砂锅的女主人对砂锅有感情。昨天,她委托记者,希望能给老砂锅找个新“娘家”。

  这只砂锅是1970年丁女士在杭州所巷一家碗店买的。据说这种大的手工砂锅当时杭州一年才进十来只。“当时是凭粮票购买的,花了1.36元。那时我的工资一个月才30来元。”丁女士对当年买这只砂锅记得很清楚。

  这只砂锅可在她家里发挥了大作用。那时一到过年过节时,因为家里人多,就用这只砂锅焖鸡、焖鸭。“我们一下子焖三只鸡在里面。别人家没有这种锅,烧出来的鸡味道就差一些。”时间长了,丁女士掌握了焖鸡的诀窍:“水开以后把鸡放进去,烧8分钟,火关掉等砂锅不烫手时打开,鸡就可以吃了,那个鲜啊。”

  丁女士摸着砂锅对记者说:“我其实是很不舍得的,这只砂锅跟了我们这么多年,质量肯定比现在的要好。”丁女士的老公让她扔掉算了,但她却老琢磨着给它找个新家,让它能再发挥出它的价值来。”

  本报通讯员 丁丹青 本报记者 赵红燕

  

  编者插嘴:我劝丁女士不要卖砂锅。理由是,这是一只有“文化”的砂锅。你想想,37年,凭粮票买的,纯手工制作,杭州不多见,多有内含啊。相信它还有不少轶事。亲朋好友面前,讲讲砂锅的故事,我都觉得是件有味道的事,卖掉或送掉多可惜。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市民 A0008 这是一只
有“文化”的砂锅
2007-2-7 48257178002CE1734825727A00446C8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