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16版:财富·新闻
3  4  
PDF 版
· 浙江微小型企业“唱得响亮”
· 这桌米线:好大的阵势
· 网站能测中彩票中奖号?
· “预期收益率”并非实际收益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2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80多万家小企业吸收700万人就业,年产值近万亿元,
翻开浙江制造的另一面——

浙江微小型企业“唱得响亮”
  ■本报通讯员 王继章 陈丽丽 戴联英 吴磊

  本报记者罗凰凤

  

  本报讯 民营经济非常发达的浙江,滋养了一大批活力企业。除了万向、传化等如雷贯耳的大企业外,还有无数“微小型”工业企业(企业年主营收入低于500万元的规模以下工业)正茁壮成长。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最新抽样调查统计,2006年我省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为9693.27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增幅提高4.2个百分点;共实现营业利润和上交税金分别为195.08亿元和179.1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2%和18.5%。

  四分天下有其一:微小企业分量重

  数据:按照划分,我省年主营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4万多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包括个体户)达80多万家。队伍在壮大的同时,它们的分量也在逐年加重。去年,我省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25.4%,其中企业和个体工业分别为9.7%和15.7%。

  微小型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十大行业。其中纺织业工业总产值、从业人员和单位数均列第一,分别占规模以下工业的16.9%、13.7%和20.5%;其次是通用设备制造业。此外按总产值排列,依次为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        

  解读:虽然盘踞在金字塔的底部,但这些数量庞大的“微小型”企业夯实了浙江的工业基础。不求最大,但求在业内“唱得响亮”是很多微小型工业企业的心声。如在上虞,有一家以丰惠镇林果业妇女为主体的舜农果业合作社,它们生产的优质梨经常被杭州等地的超市抢购一空,也使广大社员尝到走合作化道路的甜头。

  人均12636元:员工收入稳步涨

  数据:到2006年底,这些微小型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697.24万人,比上年增长8.9%,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50.3%,其中企业和个体工业从业人员为275.60万人和421.6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1%和13.0%。

  就收入来看,工业企业和个体工业从业人员年人均劳动报酬分别为12636元和12156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6%和12.1%。

  解读:基本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是这些微小型企业的一个普遍特点。作为吸纳劳动力的大户,这些隐形冠军在解决社会就业的同时,也一度因为工资上涨和用工荒而遭遇发展的瓶颈。而现在,随着增长方式和工业结构的调整,这些难题正在逐渐得到化解,取而代之的是从业人员保持增长、劳动报酬继续提高的和谐劳资格局。

  喜中也有隐忧:外贸生意难做了

  数据:去年我省规模以下工业外贸加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74.78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占15.6%。外贸企业生产明显快于内贸企业,去年其增幅比内贸企业高7.6个百分点。

  但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外贸企业的利润也被一步步压缩。抽样调查显示,“微小型”外贸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实现营业利润为4.93元,比上年下降2.14元。就亏损面而言,去年我省规模以下工业外贸企业亏损面为7.4%,比内贸企业高1.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15亿元,所占比重比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出5.8个百分点。

  解读:对于外贸大省浙江来说,2006年是一个各种滋味在其中的年头,身在其中的外贸中小企业感受尤其强烈。

  在迅速增长的产值背后,一些新的经营风险也随之出现。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强劲升值、欧美一些国家纷纷设立贸易壁垒……接踵而至的一系列问题,让一度以价格低廉、跑量销售为惯性增长方式的微小型外贸企业很“受伤”。“这是许多外贸企业的软肋所在,对于以经营灵活著称的浙江制造业来说,面临这些新困难需要及时加以调整。”省外经贸厅有关人士表示。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财富·新闻 B0016 浙江微小型企业“唱得响亮” 2007-2-8 48257178002CE1734825727B0035821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