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1版:人文
3  4  
PDF 版
· 两个小时后,它们消失在人流中
几天后,它们将漂流在中国的大小乡村
多年以后,它们将成为温暖的记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昨天杭城车站,本报记者和“书香使者”将3000册图书交到千百双民工的手中
两个小时后,它们消失在人流中
几天后,它们将漂流在中国的大小乡村
多年以后,它们将成为温暖的记忆

  ■本报记者 陈桔

  

  本报讯 昨天,课外书与农村儿女之间的千里之遥,随着车轮滚滚,迅速缩短弥合,直至相遇。

  昨日,本报“贺年书香——让苦孩子拥有人生的第一本课外书”活动推至高潮,3000多册带着都市人善意的图书,由本报记者们和10名“书香使者”送至火车站、汽车站,送到一个个返乡的民工的手上,跟随民工们踏上了与乡村孩子相遇的诗意旅程。

  截至昨日,共有8000余册图书通过本报此次活动,飞向乡村孩子们,与他们欣喜而渴盼的目光相遇。

  拿着书的民工说:杭州人真好

  近日,本报推出了对磐安、嵊州和余杭的乡村孩子课外书的调查,100只小书包里几乎没有课外书,其匮乏的现状令人痛惜。本报随即发起了“贺岁书香——让苦孩子拥有人生的第一本教科书”的倡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浙少社、浙教社、杭师院附高、晓风书屋和热心读者们共捐书近万册。这次充满人文关怀的活动将目光投注到农民儿女的文化生活,触动了民工父母的情怀,一拨拨的民工来到本报领略书香,将祝福传递给孩子们。

  书香穿透了都市繁华的快板,将目光轻轻地停驻在农村儿女身上。昨天,在火车站、汽车北站和体育场路火车售票处,领书的农民工朋友排成了长龙。本报征集的“书香使者”和本报记者们将一本本课外书送到民工们手上。在即将踏上归途的前夕,这份特殊的新年礼物拨动了他们的心弦。衣服上溅满涂料的安徽民工熊文祥,也给5岁儿子带了几本童话书。不善言辞的他说得很真诚:“杭州人真好。”

  不久前,一本本课外书还躺在本报编辑部中;不久后,它们踏上飞驰的车,飞向全国各地的乡村,飞到孩子们的手里,与他们渴盼和欣喜的眼光相遇。

  弥合课外书和农民儿女距离

  买一本10元的课外书,对收入不高的农民工来说,意味着什么?用粗糙的大手提着大包小包,满身带着劳苦奔波的气息,民工们用最具体的换算法,让我们体会到了书价之于他们的高不可攀。一个建筑民工说,他要砌600块砖,才能为儿子买一本课外书;一个窗帘挂球工说,她要做13道工序的100个挂球,才能买一本课外书;一个生产仪表民工说,一本课外书的价格,相当于他做500个仪表的收入……在出版社动不动就以几百万的天价来炒作的当下,越来越多的成本被分摊到读者头上,农民的儿女离课外书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样一种怪现象完全有理由期待被扭转。

  来自湖北的张秀华拖着一只大旅行箱,为家里年仅7岁的弟弟领上几本故事书。14岁时,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她辍学打工,让弟妹上学。缝纫服装,从8点到晚上10点半,她的收入刚够自己开支。“我很羡慕我同村的同学,他们现在都考上了大学,有了一个好前程。我希望弟弟好好看书,好好读书,也做个大学生。”

  被阅读改变的人生

  当文化界频频被炒作、开骂和丑闻充斥,而遭人冷落的农村的文化生态实际上却在等待关注和帮助,因为农村的儿女同样关系着民族的未来。

  阅读是一种使命。一本小小的图书,或许还能改变远在乡村的孩子的命运。本报热闹非凡的“贺年书香”赠书活动,触动了现场一些过来人的感喟。安徽某企业副总苏仁科对本报的活动赞赏有加。年少时,家境颇丰,他是一个游手好闲小混混,是阅读经历让他产生了创业的念头,从而改变了命运。

  本报的10位“书香使者”中有民工、退休老人和少年。这个书香氤氲的活动纯净了他们的心怀,让自己的命运与阅读紧紧相连。“书香使者”、来自云南的民工熊远飞刚参加完高中毕业会考,但因为家贫不得不放弃参加高考。他说:“我一定要多读书,圆了我的大学梦。”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 D0001 两个小时后,它们消失在人流中
几天后,它们将漂流在中国的大小乡村
多年以后,它们将成为温暖的记忆
2007-2-8 48257178002CE1734825727B003560A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