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亲爱的小龙,你在医院里还好吗?我们同学都很想念你,你快点好起来,快点回来吧,你的笔记我们帮你做了,我们在等你……”这封信,是新昌县回山镇中学几个初二学生写给他们的同学小龙的。此时的小龙身患“恶性淋巴肿瘤”,正在浙医二院接受化疗。那些纯朴的同学和老师,用爱心等待小龙回到课堂。
快过年了,很多在杭外乡人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回家”。但15岁少年小龙,这个春节要在医院里度过了。两年多来,他莫名其妙地高烧不退,却查不出原因。两个月前,他在浙医二院被确诊为淋巴肿瘤,但此时,种田为生的父母已无力承担治疗费。
患病两年学业优秀
昨天在浙二血液科病房,小龙正处于第一次化疗的休息期。细细的手臂上挂着盐水,因为化疗反应,他的头发掉了很多,妈妈索性给他剃了光头。虽然看上去弱不禁风,但一双大眼睛还是很有神。
小龙今年读初二,同学对他的评价是腼腆、聪明、好学。虽然瘦弱,他还是班级劳动委员。妈妈在一旁说,小龙人缘好,组织劳动叫得应。
小龙的病拖了两年才确诊。从13岁开始,他莫名地高烧不退,脖子两边的淋巴结肿得很高,人躺在床上说胡话。爸爸抱着他四处求医,有的医院说是腮腺炎,有的说是感染,住院几个月好起来,小龙又坚持上学。隔几个月发作一次。但每次出院他都勤奋地把功课补上,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小龙还有一个双胞胎弟弟,两个人本来个头差不多,但自从小龙生病以后,两个人差别越来越大,现在弟弟已经近180厘米,长得高高大大,但小龙还只有160厘米多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好几岁。
化疗费是同学捐的
两个多月前,小龙又发起高烧。守在床边的父母心疼得掉眼泪,儿子一会清醒一会糊涂,但嘴里还在断断续续地说要参加期末考试。
家里的钱在两年来求医中几乎用光了,小龙的父母最后带着他到了浙医二院。两次活检以后,终于找到了病因。血液科主任张晓红说,小龙患的是一种中高度恶性肿瘤,需要通过6~9次化疗才能控制病情,达到长期存活目的。但此时,小龙的父母为化疗的费用犯了愁。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他们考虑了好几天。爸爸一次次找到医生:孩子得的不是绝症,但我们已经没钱了……主任张晓红最后决定,尽可能减免费用,一定要挽救孩子。
“能借的亲戚朋友都借遍了,如果房子卖了,80岁的老母亲连养老的地方都没有了!”小龙爸爸回家筹钱,但亲戚也不富裕。但一周以后,爸爸还是捧着5000元钱交足了第一次化疗的费用。原来,小龙的同学和老师两天里面捐了5000多元钱,不少同学都是几块钱凑起来的。
化疗缺口3万元
负责治疗的吴东博士说,小龙的化疗效果不错,现在淋巴肿块明显小了下去。现在准备第二次化疗。如果要病情稳定,共需6~9次化疗。这也就意味着还缺至少3万元救命钱。
老实巴交的父母又一次犯了愁。
经过联系,本报把一笔读者救助金5000元送到了小龙爸爸的手上,帮助小龙完成第二次化疗。这笔救助金,是杭州一位热心的王先生去年委托记者放在医院的。当时他看到本报一篇报道,萌生了帮助别人的想法。“钱不多,但对治病的人来说,可能会帮上点忙。大家帮一把,孩子就有救了。”
病床上的小龙,瞪着一双无助的大眼睛,那里面有对生命深深的眷恋和对好心人无言的感激。
本报通讯员 余宁宁 本报记者 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