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资助人中,76岁的马奶奶是让我们印象最深的。当时在广场结对助学活动中,她瞒着家人带着平时省下来的一万元现金早早来到现场,说要尽量多地资助贫困生。最后,马奶奶资助了2个同学校的孩子,一男一女,“这样以后联系方便一点,他们还可以进行学习竞赛”。
第二天,马奶奶的小女儿一眼就猜出报道中的马奶奶肯定是自己的母亲,“其实钱也不多,孩子没钱读书挺可怜的,我就想帮帮他们。”马奶奶面对家人的询问这样解释。
一个月后,马奶奶收到了接受资助的杨晓艳的第一封来信。马奶奶的丈夫看了信后,说了一句话:“她很懂事,家里也很穷,你要是愿意就继续帮他们吧,我没意见。”
从那以后,马奶奶的家人们开始默默地支持着马奶奶的资助行动。期末考试结束,晓艳寄来了成绩单。“奶奶,我英语不是很好,您放心我会在寒假好好补上的。”马奶奶读高三的外孙女看到信后找出了以前的英语复习资料悄悄递给奶奶:“给晓艳吧,也许她能派上用场。”老伴也有意无意地提醒说:“成绩单上写着开学的日子呢,别忘了学费。”
临近春节了,马奶奶又瞒着家人悄悄给杨晓艳寄去了300元钱。“我寄的钱也不多,希望他们家能过个吉祥的好年。还有些新鞋子和衣服,呵呵,她也是我的孙女。”
关于马奶奶和她的资助生之间,还有一段小插曲。
在我们赴贵州回访贫困生前,马奶奶打来电话要求我们帮她去雷山二中看两个杨晓艳。原来她曾收到另一个也叫杨晓艳的孩子的来信。带着马奶奶的嘱托,我们来到雷山二中。负责贫困生资助事宜的孙老师从学生名录里找到了两个杨晓艳的名字,原来一个是初一刚入学的,而马奶奶资助的杨晓艳则是初二学生。我们告诉了马奶奶让她放心,爱心款都到位了。可马奶奶一听又说了:“还有一个杨晓艳?如果她也是贫困生,我愿意再捐助一个杨晓艳。”
马奶奶说自己老了,不过她已经对女儿们做出了交代:“万一我走了,我的那些钱你们要继续资助孩子们读书,做事要有始有终,只要孩子们愿意继续读书,我相信他们一定能靠自己的知识走出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