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2版:每日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 大剧院,莫成豪华空壳
· 造房子是容易的
· 酒中有德
· 我的寒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2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大剧院,莫成豪华空壳
□方虹
  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都开始建设城市标志性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一个个新型剧场拔地而起,这些新型剧场均是投资巨大,建筑主体求新求异。但是“建得起用不起”成为一个普遍问题。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投资11.4亿元,平均每天维护成本达9万元,冰上舞台自建成后仅使用一次,豪华设施因耗费巨大而很少启用。

  ——据2月9日《人民日报》

  各地的大剧场都有共性:投资巨大,建筑主体求新求异,设备大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硬件甚至可与欧美的新型剧场媲美。这些大剧院共同面临“建得起用不起”的困境,不能不让人思考——

  如果走企业化经营之路,显然与这些大剧院所宣称的公共性相违背。企业化经营就意味着大剧院要遵循市场规律,从而把提高票价作为化解成本压力的手段。高票价会拦住部分观众,甚至会一路攀升到公众完全承担不起的高度。这些大剧院并非企业投资,走高票价路线,意味着那些为大剧院做出贡献的普通纳税人很可能无法享受任何回报。

  如果按照公益性规则运转,这些为高雅艺术和大型演出提供平台的大剧院的维护成本惊人高昂,仅仅靠演出收入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各地政府每年拿出巨额财政资金补贴给大剧院。政府在一次性为大剧院投资后,还必须背负起无穷无尽的财政负担,而最终买单者仍然是纳税人。例如上海东方艺术中心2005年迎来世界顶级的柏林爱乐乐团,虽然票房收入近700万元,也仅及成本的一半多。最后在商业赞助200多万元之外,浦东新区政府不得不补贴300万元才填平。

  公共工程旨在造福公众、维护公正——这就是所谓的公共性。如果一项公共工程侵害了社会公正或是长远地损害了公众的经济利益,那么它的公共性就可能存在危机。为了避免未来可能产生的危机,公共工程建设中就必须尊重公共决策的原则,在信息透明的环境中,允许社会各方人士发表意见,只有经过充分的公共讨论才能最终决定建还是不建、怎样建。各地大剧院遭遇的运营困境,恰恰折射出公共工程建设中的公共决策问题。由于没有充分的公共讨论作为参照,决策者的最终决策才会忽视预算、管理、外部效应等方面的基本考量,从而产生了两难问题:不管是走企业化经营之路还是按照公益性规则运转,都难以保证大剧院的公共性。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时评 A0002 大剧院,莫成豪华空壳 □方虹 2007-2-11 钱江晚报a00022007-02-1100024;钱江晚报a00022007-02-110003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