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8版:新知·读书
3  4  
PDF 版
· 带上年货,
教授上山下乡
· “皮”孩子
怎么教好
· 授人鱼
更要授人渔
· 40年前
她在养蚕房创办了学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海宁站
40年前
她在养蚕房创办了学堂

  ★地 点:海宁谈桥彭墩小学

  ★志愿者:浙江教育学院朱仁宝教授

  ★始发时间:2月2日

  ★调研主题:朱教授的故乡在谈桥。当年,她进入公社分管教育创办这所小学,还不过是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经过近四十年的风风雨雨,很想知道它现在变成什么样。

  ★年货品种:寻访自己创办的塘北小学,赠送个人编写的书籍,给予学校德育及思想品德课以指导,并为学校的未来出谋划策。

  ★精彩瞬间:当年的塘北小学,朱仁宝历历在目:一条五六十米宽的大河隔断了三个自然村孩子们上学的路,孩子们要去对岸的学校只能靠自己摆渡。久而久之,很多农民的孩子都不上学了。

  “那就在孩子们家门口办一所学校。”在这个地方曾经办了六七次学校都没成功的地方,刚进公社工作不久的朱仁宝凭着一股热情,小学堂真的办起来了!教室借用的是村里的养蚕房,课桌是村民们从家里搬来的八仙桌,不少学生背着年幼的弟弟妹妹来上课。

  “那时全校只有一名教师,真不容易,语文、数学、音乐等,一个教师都得包了。”朱仁宝回忆说,“留住学生,就要留住教师。”

  当我们赶到谈桥时,塘北小学的校舍已不复存在,它已在1995年整体撤并入谈桥中心小学分校彭墩小学。整洁的教学楼,开阔的操场……这显然与当年养蚕房里学校大相径庭,教学楼边的空地上还砌着十来张刻着楚河汉界的桌子。“别看这里的教学设施比不上城里的学校,可彭墩小学里的每个孩子至少会下一种棋。”

  时隔40年,当年塘北小学的遗迹不复存在,但我们却看到了那些依旧在教育土地上耕耘的老师们,乡村教师的使命依然沉甸甸,新农村建设,重中之重就是教育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农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新知·读书 C0008 40年前
她在养蚕房创办了学堂
2007-2-13 48257178002CE173482572800021E1A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