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3版:每日新闻·生命
3  4  
PDF 版
· 学会感知和理解
· 春节,我们去医院做义工
· “我的生活我创造”
· 花季少女突患妇科绝症
· 新年前夕重见光明
· 杭城春节门诊安排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花季少女突患妇科绝症
专家提醒:女孩也要警惕妇科肿瘤
  本报讯 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省妇产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程晓东接收了4个卵巢生殖细胞癌症的患者。值得关注的是,4个患者都是13~16岁的小姑娘,甚至还不理解自己的疾病,就走上了漫漫的治疗道路。

  爸爸生癌去世

  女儿又突患癌

  16岁的小华昨日正在省妇产科医院接受手术后的第二次化疗。化疗反应强烈,她的头发几乎掉光了,爱漂亮的小华戴了顶黄色的帽子,刘海仔细地梳出来。

  两年前,小华年轻的父亲患鼻咽癌去世。她和母亲承受了失去至亲的痛苦,同时也背上了几万元的债务,这对她和母亲来说,是太过沉重的负担。今年初,正在读高一的小华连续几天肚子痛,联想起去年以来小华月经一直不规则,母亲带着她到当地医院检查。检查后,医生说,最好去省级医院看看吧,恐怕是大毛病!

  小华的妈妈卢英芳做了最坏的打算,可还是无法接受现实:女儿双侧卵巢恶性肿瘤,要马上住院手术。筹不到手术费,卢英芳急得直哭。后来,是小华的同学和班主任倡议师生捐款,全校师生捐款1万多元,帮小华凑齐了手术和第一次化疗的医疗费。

  “自从她爸爸去世以后,女儿的性格明显受到影响。经常很沉默地一个人发呆。但她很体谅我在丝绸厂工作的辛苦,每天帮我买菜烧饭做家务。我不忍心告诉她也生了癌症,只要女儿还在,我们就是一个家啊!”小华的妈妈不住地流眼泪,三口之家被病魔拆散,但她又是一个坚强的妈妈,寸步不离女儿的病床。

  前天,小华开始了第二次化疗。程医师说,目前化疗过程很顺利,但稚嫩的生命还能延续多久,要做完6次疗程才能推测。

  以为发胖了

  却是卵巢癌

  与小华同一个病区,还有一个13岁的女孩子玲玲,生的也是同样的病。比小华幸运一点,她的肿瘤只侵犯了单侧的卵巢。直到要开刀的时候,玲玲还不痛不痒,只是肚子高高地隆起,不注意的话,以为只是发胖。玲玲的妈妈一直责怪自己,没早点发现女儿的变化。“这个年纪的女孩要发育了,想想胖点应该是好事,洗澡发现的时候已经很大了。做梦都没想到是妇科的毛病。”

  CT结果显示,20多厘米的肿瘤几乎占满了玲玲的整个腹腔,手术、化疗,这些现实对这个花季少女来说太残忍了。于是父母强言欢笑,告诉玲玲只是一个“小手术”,化疗在父母口中变成了“挂盐水”。

  记者和玲玲的父母交谈的时候发现玲玲很爱吃高脂肪的洋快餐。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从小活泼可爱,集全家人的宠爱于一身。几乎每周都叫爷爷奶奶带她去吃。“直到住院以后,玲玲跟我们说接受治疗的条件也是洋快餐。”妈妈很担心这样的吃法对孩子健康不利,“但也劝不住啊,现在只好随她去了……”

  女孩也要警惕

  妇科肿瘤

  小华的妈妈、玲玲的父母一直在询问医生:为什么女儿这么小的年纪会生妇科疾病,而且是恶性肿瘤?程医师说,目前并不清楚癌症发病的原因,生殖细胞癌症多数都发生在发育期的少女,与环境、饮食等等虽然没有证实有明确关系,但现在孩子们的饮食习惯的确让人担心。乳腺癌现在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与某些含激素食品和补品都有关系。

  “很多家长认为小女孩不会患妇科疾病,况且这个年纪的女孩不参加妇科体检,这些都增加了疾病的隐匿性。就像玲玲这样,肿瘤可能已经长了几个月,如果家长早点发现,治疗的效果会好得多。”

  程医师提醒家长们:有肿瘤家族史的不要放松孩子的体检,而那些有不良饮食偏爱的孩子,家长更应该注意及早改善孩子的习惯,从小培养他们吃得健康。

  本报通讯员 孙美燕 本报记者 王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生命 A0013 花季少女突患妇科绝症 2007-2-13 48257178002CE173482572800017EDCB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