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4版:每日新闻·互联
3  4  
PDF 版
· “万亿级计算时代”来临
· 优盘传播“磁碟机”病毒
· 中国具有可观的市场潜力
· Google发布
网上办公软件
· 禁止过马路打手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计算机进入“多核”期
“万亿级计算时代”来临
世界首个具有万亿次浮点运算性能的可编程处理器亮相
■本报记者 林丹
  本报讯 当双核计算机成为现实,四核、八核的CPU排着队准备上市之际,具有极快运算能力的家用超级计算机,也已不再遥远。

  昨天,英特尔公司展示了世界上首个具有与超级计算机相似性能的可编程处理器——这款内含80个内核的芯片,每秒能够执行1万亿次运算。

  10年前,超过230平方米的芯片才具有这样的运算能力;而今,通过整合多个核心,英特尔工程师已经使面积只有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具有同以往超级计算机相当的运算能力。

  超级计算机“缩水”

  这是英特尔公司 “万亿级计算”研究项目的成果,该研究项目旨在为未来的个人电脑和服务器提供万亿级浮点运算性能,即每秒运算一万亿次。

  人类首次实现万亿次浮点运算性能是在1996年,当时英特尔公司为Sandia国家实验室建立了ASCI Red超级计算机——该计算机占地2,000平方英尺,装有将近1万颗奔腾®Pro处理器,耗电愈500千瓦。

  而这款内含80个内核的单芯片,芯片的主频为3.16GHz,浮点运算能力为1.01TFlops(每秒万亿次),几乎达到了大型机的水平。不过,它的功耗不过62瓦,比当前应用于桌面的酷睿2还要低,仅相当于一个电灯泡的水平。

  万亿级计算性能以及传输万亿字节数据的能力,将推动基于个人电脑、服务器和掌上设备的高分辨率娱乐内容的创新,如人工智能、即时视频通信、高逼真游戏、多媒体数据挖掘以及实时语音识别,这些曾在科幻节目中被看作是异想天开的事,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目前,英特尔的新型芯片还只是一个研究项目,而不是最终产品。在去年秋季,英特尔首席执行官欧德宁承诺将在未来5年内推出这款芯片。

  万亿次浮点运算研究用芯片的详细技术细节,将于本周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国际固态集成电路会议(ISSCC)年会上予以公布。

  软件配合成为问题

  英特尔的80内核芯片的计算元素非常简单,它使用了在计算方面比x86指令集更简单的VLIW指令集,而且不使用x86指令集,这意味着它不能运行Windows Vista。

  因此,80内核芯片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编写出能够利用其处理能力的软件。PC软件社区已经开始着手解决多内核芯片编程的问题。在使操作系统能够有效地利用80内核芯片的处理能力前,微软、苹果、Linux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在推出配置有80内核芯片的PC和服务器前,英特尔的研究人员还需要克服一些困难━━例如如何连接该芯片与内存、如何教授编程人员为它开发软件,但开发成功研究性芯片是重要的一步。

  英特尔的技术总监拉特纳表示,英特尔仍然希望在未来5年内推出产品。他认为,软、硬件将会协调发展。随着内核数量的增长和人们学会如何有效地使用它们,多内核应用软件将会出现。

  多核时代已经到来

  除英特尔之外,其他公司也在实施“多核”战略,希望将数百个内核整合成为计算机的计算引擎。例如,AMD将推出四核Opteron服务器,而Sun正在开发八核UltraSparc T1处理器。

  目前,相关产品已经在特定商业和科学领域投入应用,最终将会扩展至消费设备市场。不过,要设计出这样的计算机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且尚需时日。另一方面,并非所有的计算机任务都可以轻松地分割成多个,并由不同内核完成。

  英特尔首席技术长贾斯汀·莱特纳 (Justin Rattner)表示:“这项研究成果为将来普及具有万亿次浮点运算能力的设计指明了方向,从而给计算机、互联网用户带来意想不到的新的应用模式。”他特别举例说明,通过这类新型芯片,未来的游戏机将可以跟踪玩家的表情,从而无需再使用传统的游戏手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互联 A0014 “万亿级计算时代”来临 ■本报记者 林丹 2007-2-13 48257178002CE17348257280001E013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