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徐建国
本报讯 今天就是除夕了,很多人不远千里赶回老家与家人共享天伦。不过,近年来,不回家过年的大学生群体却在逐渐壮大。仅浙江大学,今年春节选择不回家过年的学生人数近5000人。
有人说他们家庭意识淡薄,也有人说他们独立意识在增强。而他们说,他们有自己的考虑和无奈,即便没有回家他们内心始终都在牵挂家中的父母。
昨天,记者走进这个留守群体,倾听他们的声音,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为了找工作”是留守学生最大的理由了。金融专业的小张是河南人,他买到火车票后考虑再三,又将票退掉了。他今年即将硕士毕业,3月份就要离校了。从去年10月开始关注各种招聘会,可到目前都没有最终与一家单位正式签协议。“工作未定,心总定不下来”。
像小张一样的学生并不在少数。很多人留在学校利用这段比较清净的时间做做实验、看看书,为今后的工作做准备。
小雷是浙大中文系三年级学生,哈尔滨人。起初,她说自己不回东北是因为“车票实在太难买”。迟疑了稍许,衣着朴素的她又补上了一句:回趟家得花掉四五百元,还真有点舍不得。这是小雷上大学以来第二年春节没有回家了。
留校过年不仅喜庆,而且生活充实。春节这段时间,小雷应聘做了两份兼职,给韩国高中生补习中文以及在网络上做影视作品的审阅和上挂。“挺不错的,每天能赚50元。”这样,她下学期的生活费基本上可以解决了。
相比较而言,留校生中有一部分人留校本身其实无任何理由。他们是外国留学生。
对外国留学生来说,他们很喜欢气息浓郁的中国传统新年。英国留学生诺里说,中国的新年太棒了,街上张灯结彩,灯笼高高挂起,每个人的门上都会贴上门联和“福”字,寓意来年幸福、安康。
诺里已经接受他中国朋友的邀请,参加家庭年夜聚会。“这肯定是一个很棒的晚上。”他笑着说,听说中国朋友的父母还会送给他一样中国新年礼品,真的很期待啊。诺里还准备跟大家一起观看有中国特色的春节晚会,大家在乐呵呵的笑声中过中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