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外来扫街人温馨过年
· 气 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12年间王桂连一家陆续从安徽迁到台州,历经风雨后他们坚信,希望就在明天——
外来扫街人温馨过年
  本报讯 昨天,台州路桥区良河小区垃圾中转站旁的一间旧住宅楼的二楼,一间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狭小而简陋的房间里,挤满了一个大家庭的11口人。全家人一起观看12英寸小彩电放着的电视节目,不时一同发出笑声。这个来自安徽的清洁工家庭,在忙碌一整年后分享着和睦与温馨。

  12年间将全家迁到路桥

  路桥环卫所老清洁工王桂连,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家之长。56岁的王桂连有二儿一女。青年时代,他一直在老家——安徽阜阳地区界首市芦村镇王老家村种地。1995年,家里生活实在太困难,他带着妻子出来闯荡,夫妻俩双双来到路桥环卫所当上了清洁工。从那以后,每年春节他们就在路桥过了,今年已经是他们在路桥过的第12个春节。

  “我们做父母的出来安顿好了以后,就寻思着把孩子也带出来。”王桂连说:“1998年,大儿子王好标与儿媳妇王秀芬来到了路桥,也干起清洁工的工作。一开始他们在路桥车站打扫卫生,2003年,大儿子也进了我这个环卫所,他媳妇后来到工商银行路桥分行做清洁工。在环卫所里,我管扫马路,大儿子负责清扫学校、酒店的垃圾。有时在马路上,我们父子会骑着清洁车碰面。”

  随着越来越多的家人走出家乡,整个家族的生活重心都迁移到路桥来了。1999年,二女儿王春霞也来到了路桥,在一家工厂打工。第二年,女婿张清涛也到了这里,扫垃圾、开饭店、搞机械维修,后来自己买了辆小货车,跑起了运输。

  寄望小儿子改变家庭命运

  “1997年,小儿子王金山初中毕业,一时找不到活干,我们就叫他也来路桥,进了路桥环卫所,扫马路。”说到这里,王桂连的神色变得黯然:“一家子都在这里扫地,有什么出息?”第二年,空军在老家征兵的消息传来,王桂连马上就动员小儿子去当兵。“让他受点锻炼、受点教育。他自己也很愿意。”体检通过后,王金山入伍了,到沈阳军区空军司令部担任一名后勤兵。

  王桂连的目光落到了屋内镜台上的一张照片上:王金山身着深蓝色空军士官制服,英武挺拔,略有些稚嫩的脸庞上是一副坚毅的神情。

  今年春节前,王金山回到父母兄姐身边,享受一年一度的天伦之乐。

  小儿子是父亲的骄傲,“金山这孩子,在部队里很争气。”王桂连提到小儿子就眼中放光:“他入伍第二年就当上了班长。部队里每年都会寄奖状过来。2005年还立了一次三等功,去年还被评为‘十佳士兵’。”

  很显然,在部队服役,是王金山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重要机会。这个26岁的年轻人正在为此而努力,他勤奋地学习,学习自己家族最缺乏的文化知识。2004年,他通过自考读完了大专。从去年开始,他开始攻读大学本科,主攻法律专业。“部队里要设法律咨询站,我可以先去实践。”

  “今年5月,金山就要结婚啦!喏,站在儿子身边的就是他的未婚妻。”王桂连指着全家福照片后排最右边的一个女孩很兴奋地说。

  陪老人家好好玩一玩

  “现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今年春节,我们兄妹几个要陪二老好好走走、玩玩!”开朗的女婿张清涛说:“我开车,带爸妈到临海江南长城、温岭长屿洞天玩几天。爸爸妈妈扫了好几年的街,就没怎么出去玩过,这次玩个够。”

  “我们呆会儿就要包饺子啦!我们老家的饺子花样很多,有元宝形的,有月牙形的,比一比谁的手艺好。”张清涛滔滔不绝:“按照老家的习俗,我们会在一个饺子里放上一个五毛钱的硬币,谁要是吃到了,谁就会有福啦!”于是,一家人沉浸到对“幸福硬币”的期待中去了。

  这曾经是一个贫穷而艰难的家族,但是当他们抱成了团,勇敢面对外面风雨,他们变得十分强韧。艰难过后,正如他们所说,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

  本报通讯员 何加成

  本报驻台州记者 屠晨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一版要闻 A0001 外来扫街人温馨过年 2007-2-20 钱江晚报a00012007-02-2000012;钱江晚报a00012007-02-2000010;钱江晚报a00012007-02-2000009;钱江晚报a00012007-02-2000008 2